市人民医院门诊恢复日常90%,47个临床专科全部开放

读特记者 严珊珊
2020-04-10 14:45
摘要

深圳市人民医院门诊已恢复到日常90%,47个临床专科全部开放,最大程度满足市民就医需求。在当天的抗疫事迹媒体座谈会上,医院医务科、护理科等承担疫情防控重要职责的科室进行了总结。正是这些科室的细致工作和医院的规范化管理,为目前恢复日常诊疗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月9日,晶报APP记者从深圳市人民医院获悉,医院门诊已恢复到日常90%,47个临床专科全部开放,最大程度满足市民就医需求。在当天的抗疫事迹媒体座谈会上,医院医务科、护理科等承担疫情防控重要职责的科室进行了总结。正是这些科室的细致工作和医院的规范化管理,为目前恢复日常诊疗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圳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刘大乐表示,深圳市人民医院的整体手术量已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医院在科学防控下,已经有序安全开展日常诊疗工作。在疫情期间,医务部门接收多达120多份文件,经常是加急特急文件,要第一时间进行梳理传达,保证无一遗漏。从1月20日医院出台第一个预检分诊方案,至今已经更新到第八版预检分诊方案。医院建立了院感督导员制度,对门诊、急诊、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进行督导,在预检分诊方面实现规范管理,为后续恢复日常诊疗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护理团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深圳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吴惠平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护理工作量特别大,从组建发热门诊到留观病区、隔离病区、预检分诊到咽拭子采集等,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护士来完成。“最让我敬佩和感动的是,他们在疫情发生后,没有一个人往后退缩,踊跃请愿前往一线。”吴惠平称,在组建支援市三院的医护团队时,晚上11时发出通知,请愿前往一线的短信就源源不断,第二天一早就有400多名护士请愿到市三院支援。

院感科负责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承担着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重任。深圳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徐洪斌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院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应急处置组织架构,制定了急诊、发热门诊相应的工作流程,扩展了病区的预检分诊。同时,医院科学调配防护物资,全方位进行了全院培训。在有序复工阶段,医院完成“七个一”“四个关口”“三类人员”的管理,医院对组织架构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建立了院感督导员制度,发挥一线监督作用。

在疫情期间,二门诊部定位为市人民医院的刚需门诊部,全力保障市民基本的、刚性的医疗需求。深圳市人民医院二门诊部主任白忠原称,疫情期间,门诊开放了需求较大的10多个科室,采取线上预约挂号、现场全部预检分诊,就诊过程保证一人一诊一室。伴随着大面积的复工,门诊不仅要恢复日常90%的基础医疗,从3月2日起,门诊47个临床专科全部开放,保证线上充足的号源,同时集全院之力保障预检分诊的人力,日就诊人次已经达到了6000。为满足复工需求,门诊加大核酸筛检力度,在门诊专设核酸筛检门诊,门诊每日单做核酸筛检的患者在300~450之间。目前门诊各方面的都基本恢复,号源、医资力量都比较充分,消毒消杀工作都比较全面到位,广大患者可放心到医院就医。

张伟副院长对医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医院整个医疗团队十分具有凝聚力和冲劲,真正担当起了深圳市疫情防控使命。他介绍,医院在疫情防控重要阶段,要求所有科室必须轮值门、急诊,接收危重症患者,并且按急诊处理,年初七就实现放疗科、肿瘤内科全面开展工作,不能耽误肿瘤病人的救治。自年廿八开始,每日开展疫情防控例会,所有院领导全部参加,对医院有序开展防控、诊疗工作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此外,在人员培训和防护物资保障方面,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科室及时介入、培训和开展应急演练,进行科学防控;设备科、后勤部、保卫科等保障了防护物资充足,为医护人员顺利开展工作做好了“大后方”的保障工作。

院长邱晨表示,市人民医院在此次疫情中担任保障、兜底的“角色”。如果疫情爆发,医院将随时接管萨米医疗中心,组建团队入驻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建的二院区,全力保障深圳市民就医。他表示,深圳市人民医院建院70多年,积淀了很多优秀的品质,有着很强的凝聚力。在组建支援市三院二院区医疗队时,消息一经发出,当晚报名人数就达到一千多人;而针对境外输入人员增多,医院号召组建志愿者翻译团队,医护人员立即响应,组成一支涵盖多种小语种的100多人的翻译团队,确保做好当下的疫情防控工作。

(晶报供稿)

编辑 陈晓玲

(作者:读特记者 严珊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