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面
1、央企迎来“开门红”——今年1月份,央企实现营业收入1.9万亿元,同比增长8.7%;利润总额891.2亿元,同比增长24.5%。
2、27日,交通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发出多个“大红包”:“十三五”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15万亿元,较“十二五”约增加2.5万亿元;“十三五”期间,交通扶贫建设总投资规模达到1.8万亿元;公路、水路今年再降400亿—500亿元物流成本。
3、专家表示,“加大股权融资力度”仍将是下一步经济金融领域的关键词。加大股权融资力度以服务实体经济,将是引领金融资本“脱虚向实”的重要抓手。
4、银行间债市开放推新举措,境外投资者可在境内对冲外汇风险。国家外汇局27日发布的《通知》)规定,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在具备资格的境内金融机构办理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品业务。
二、中观面
1、多重因素致交易逻辑生变,壳市盛况难复。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已发布2016年年报预告的*ST公司中,超八成业绩扭亏,进入“摘星脱帽”名单。分析人士表示,在融资和重组新规、IPO加速发行等多重因素夹击下,二级市场壳股生态发生剧变,大部分*ST公司急于保壳后快速出售壳资源离场或加快转型。
2、首发申请通过率下降,监管审核重量更重质。近期,再次有首发申请未能获得发审委会议审核通过。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的首发申请通过率仅八成左右,较去年全年九成的通过率明显下降。
3、银监会上周联手十部委正式颁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指定商业银行为存管机构。本周起已有部分银行加快步伐。27日,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推出网贷存管业务,并称已与20家网贷机构签署资金存管协议,将在3月底完成首批网贷机构的系统对接、联调联试。不过,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表示暂无意愿加入存管大军。
4、银监会今年开出的票据罚单已经超过了30张。在这些罚单中,票据无真实贸易背景以及保证金转存款是最多的处罚事实。
三、微观面
1、去年11月,中钨高新重组被证监会受理,并进入反馈意见阶段。然而,公司今日却公告称,将申请中止重大资产重组审核,其中标的资产盈利能力成为掣肘因素。受此影响,公司实际控制人五矿集团欲将中钨高新打造成为旗下钨及硬质合金领域强势企业的承诺,或也将延后兑现。
2、新华龙易主未满月,新主人满仓质押股份。2月27日晚,新华龙公告称,宁波炬泰将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流通股2992.81万股质押给申万宏源。经过本次质押之后,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已悉数质押。
3、曙光股份转型遇阻,“清壳”脱困出售大连黄海5亿元收益扮靓年报。公告称,将持有的大连黄海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大连新敏雅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交易总价为人民币 11.8亿元。
编辑 欧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