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错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沃伦·比蒂,原是这样的

2017-02-28 03:50
摘要

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闹出大乌龙,现场颁发“最佳影片”的沃伦·比蒂拿错了信封,《爱乐之城》剧组已经上台领奖,结果发现最佳影片其实是《月光男孩》……

1

▲请注意看右边白发老大爷的尴尬表情,对,他就是沃伦·比蒂

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闹出大乌龙,现场颁发“最佳影片”的沃伦·比蒂拿错了信封,《爱乐之城》剧组已经上台领奖,结果发现最佳影片其实是《月光男孩》……所以,很可能因为颁错奥斯卡最佳影片而载入奥斯卡史册的沃伦·比蒂到底是什么人?——年轻一代可能有点眼生,但人家老爷子曾经也是好莱坞行走的荷尔蒙、人肉话题制造机,这辈子就不知道“平平淡淡”四个字怎么写!他的老对头伍迪·艾伦在晚年还不无羡慕地写道“若有来生,我愿意做沃伦·比蒂的手指尖”。

2

1960年代的伊利亚·卡赞逐渐淡出影坛,由他一手提拔的爱将马龙·白兰度已贵为巨星,另一位不幸早夭的詹姆斯·迪恩更是攀越了生与死的鸿沟,登上美国流行文化的王座。因此,他执导的《天涯何处觅知音》自然聚焦了大众的好奇眼光,从剧情大纲来看,该片或有望复制《无因的反叛》的成功,连女主角都选择了同一人——娜塔莉·伍德。卡赞最终将男主角巴德一角交与弗吉尼亚来的23岁新人沃伦·比蒂,尽管后者对他尊重有加,多次称卡赞是自己的影坛导师,从他身上学到了导演和制片的丰富知识。但卡赞并不太欣赏这个气质轻浮的年青人,直言比蒂很有天赋,但为人“贱兮兮的”。一些剧组人员也证实比蒂性格傲慢颇不讨喜,私下给他起了个绰号“滚油浇心”。不过初试啼声的沃伦·比蒂还是凭借卡赞这部佳作获得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被评为年度新星。

3

《彗星美人》揭示了好莱坞残酷的上位法则,成为此类影片的滥觞。日落大道的衣香鬓影中从不缺少相貌出众工于心计的新秀。卡赞对比蒂的野心不置褒贬,但评价他的“放任无忌”超过自己所见过的任何犹太人,还以朋友的身份写信告诫他需谨慎行事。然而当欲望与才能运势相匹配时,其化学反应总是能将个人事业迅速推至巅峰。《天涯何处觅知音》贡献了影史第一个法式热吻,比蒂也在拍摄过程中与娜塔莉·伍德坠入情网,金童玉女的组合本该是一段佳话,却因为女方罗敷有夫而陷入僵局。

4

▲《天涯何处觅知音》

不惜离异的伍德很快发现所爱非人,在某些八卦小道中,甚至有比蒂对她16岁的小妹拉娜动手动脚的传闻。这桩丑闻虽不可考,但比蒂和拉娜的确有过断断续续的恋情。1981年伍德葬礼后两人再次相遇,他还想与拉娜重温鸳梦,让她愤而离去。对胡天胡地的沃伦·比蒂而言,这只是他荒唐艳史的开端,最高瞻远瞩的评论家也无法预料,这位浪子魁首风流班头日后将以最佳导演的身份立于奥斯卡领奖台上。

5

同为赏花人,比蒂的老对头伍迪·艾伦在晚年不无羡慕地写道“若有来生,我愿意做沃伦·比蒂的手指尖”。年轻时,自矜才华的艾伦可瞧不上这个空有脸蛋身材以及莫可名状“sex power”的莽汉。艾伦撰写的第一个电影剧本《What's New Pussycat》源自比蒂和女友通话时的口头禅,比蒂自己倒是被排挤出这个电影项目。十数年后,黛安·基顿离开艾伦转投比蒂怀抱,并与他合作了获得奥斯卡九项提名的《赤色分子》,更加剧了二人的矛盾。

不以克己复礼为圭臬的好莱坞渴求花边新闻和浪漫传奇,而劣行斑斑的比蒂奇异迎合了所有人的喜好。1961年,比蒂和费雯·丽拍摄《罗马之春》,48岁的绝代女星和24岁的毛头小子却传出绯闻。此时,他已经与简·方达有过一段韵事,同琼·考琳丝订婚,追求朱莉·纽玛无果,又和“演员工作室”创始人李·斯特拉斯伯格的女儿苏珊共赴巫山。连正在为《豹》甄选角色的维斯康蒂都似乎被他的魅力所惑,后来,比蒂自称维斯康蒂曾“恳求”他出演《豹》。影片中,萨利纳亲王面对由阿兰·德龙扮演的侄子唐克雷迪,说:“他年轻,一无所有,将不择手段地追求成功。而我将帮助这只豺狼达成夙愿。”这句无奈的台词,可能更适合用来形容野性难驯的沃伦·比蒂。

6

▲《罗马之春》

1967年上映的《邦妮与克莱德》被视为新好莱坞电影的发轫之作,惊世骇俗的结局为影史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证明夜夜笙歌的沃伦·比蒂根本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漂亮蠢货。

他在访问巴黎期间从特吕弗那里得知剧本,迅速购得版权委任阿瑟·潘进行拍摄,他自己担当主演和制片人,拥有对电影绝对的控制权。比蒂曾一再澄清性向,表示他的男性爱慕者可以表白示意,但绝不能跨雷池一步。在他的坚持下,原剧本里双性恋的克莱德被改成毋庸置疑的异性恋,却是个性无能。于是,这部渲染暴力和个人主义的史诗级爱情作品对性欲的描写反而简洁至极。片中女主角邦妮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以自主自由的形象成为女性主义的代表,性无能的克莱德在多数时候沦为她的陪衬甚至附庸,他象征着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六十年代的社会动乱和当时死水一潭的好莱坞。因为戏内的性无能,比蒂甚至违背了他的本能,费·唐娜薇或许是唯一与他共演却仅限于柏拉图式关系的女星——《镜报》还打了个黄腔,称哪怕把范围放宽到整个好莱坞,能做到这点的女星也不多。

8

去年《打破陈规》公映前,沃伦·比蒂略调侃地澄清了12775个性伴侣的传言:“我20岁才破处,如今结婚24年,12775这个数字是不是太扯?”不过,他的口袋里总是放着一份“生命中的最爱”的名单。

1970年代的沃伦·比蒂如日中天,被他推掉的剧本中就包括《虎豹小霸王》《罗斯玛丽的婴儿》《教父》等传世名作。他却再次担当制作人和编剧,为自己定制了与他猎艳天性神契合的《洗发水》。片中与比蒂有纠葛的四位女星:朱莉·克里斯蒂是他的前女友;歌蒂·韩被另一位主演李·格兰特断言与比蒂也有一腿;李·格兰特对比蒂则不吝赞美:“某年他来参加我家的新年聚会,大厅内有100个人,他进来的那一瞬间,有50对膝盖同时一软,就像催眠术一般,他有这样的力量。”年纪最小的凯丽·费雪也把如何拒绝比蒂的求欢作为多年后的谈资。这部浮夸放荡的性喜剧,是美国都市版的《唐璜》和《乡里夫人》,比蒂特意把故事设定在尼克松竞选当年,穿插了越战事件,以此声张他的政治倾向。

9

评论界常将比蒂在黄金期的低产归咎于他对政治的过分热衷,他曾两次助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1968年的罗伯特·肯尼迪和1972年的乔治·麦戈文。这名西北大学的肄业生对政坛百态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筹划剧本十余年,拍摄时间长达一年,精雕细琢以至于某些镜头重拍了最多三十五遍,其回报也足以让他骄傲:比蒂一人独得第54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男主角三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导演奖。多次助选失败也未能让他灰心丧气,他拍摄的《选举追缉令》以在党内提名选举中落选的加州参议员Bulworth为主角,上演了一出直言不讳的政治讽刺喜剧。Bulworth是比蒂的代言人,片中对暗杀事件的安排无疑又影射了肯尼迪兄弟殊途同归的结局。这本闹剧因为特朗普的当选而翻红了一把,但本片拍摄时,克林顿正因为莱温斯基事件焦头烂额,此事赋予好莱坞诸多灵感。影片发生的1996年,也正是比尔·克林顿与鲍勃·多尔激烈交锋的选举季,可见“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10

同他在《赤色分子》片场结下短暂情缘的黛安·基顿笑称自己这款其实不是沃伦·比蒂的那杯茶。在他目迷五色的群芳册中,仅有的遗珠很可能是玛丽莲·梦露——他们在1962年8月4日晚初遇,翌日梦露被发现死于家中。与麦当娜的疯狂情事耗尽了比蒂的耐心,之后他在一次小聚中对安妮特·贝宁一见钟情。

11

▲与妻子安妮特·贝宁在电影《巴格西》中

年过五旬的比蒂仍然性如烈火,“我只用了10分钟就爱上她,也许5分钟吧。与此同时,我开始为我将逝去的生活方式哀悼。”婚后的生活平静而不失趣味,比蒂也在2001年拍摄《城里城外》后半息影。这部电影让他与老相好黛安·基顿和歌蒂·韩再聚首,结局却更像是他对妻子的倾情告白。2011年他又开始筹拍《打破陈规》,一手包揽并饰演好莱坞传奇大亨霍华德·休斯。和50年前曾审视他年轻面容的维斯康蒂一般,这一次,面对新一代挑战的将是他自己。身为好莱坞宠儿的沃伦·比蒂毕竟从未品味过真正孤独的滋味,他在《打破陈规》中运用了《魂断威尼斯》的灵魂乐章——马勒第五交响曲,但沃伦·比蒂绝对不会像凝望着塔奇奥背影的阿申巴赫一样流下眼泪。他也叹惋逝去的时光,也会为风烛残年而烦恼,但春与秋的流转,青春与衰老的磨合,本就是一场无尽的轮回,而未来的沃伦·比蒂们,也必将前仆后继地证实这个恒常的真理。

来源 文汇

编辑 白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