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到市属医院看病将会更便捷了!记者从23日下午市医管中心召开的2017年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工作会议获悉,今年,市属医院全流程平均就诊时间降低到2小时以内;全年预约门诊量占总诊疗量的比例达到70%;社保人群在线支付功能、智能停车管理服务(无卡入场、在线缴费)实现全覆盖。
副市长吴以环,市政协副主席、市医管中心主任王大平出席会议并对2017年的工作进行部署。吴以环要求,今年,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系统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加大改革力度,“以治病为中心”转为“以健康为中心”,推动三医联动改革,推动市属医院综合改革,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服务标准化,推进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打造医疗高地,为全市医改树样板,为全国医改树标杆。
老医院启动人事薪酬改革试点
今年,市医管中心将继续深化改革,强力推进市属医院人事薪酬、物资招采制度改革创新,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全成本管理,着力提升管理质量,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过去一直在新建医院推行试点,今年将扩展到老医院。市医管中心将选择1-2家现有医院进行整院试点,正式启动总量管理、去编制化、去行政化的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并逐步完善养老保障、薪酬分配、晋升交流等配套政策。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分类分级岗位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等要素为核心的薪酬分配制度,并重点向临床一线、重点岗位倾斜。今年还将建成启用市属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为“去编制改革后”各级各类人员身份信息认定、追溯等提供基础信息保障。
今年,市医管中心还将探索院长职级制和薪酬制度改革,对医院管理团队成员实施年度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其薪酬、奖惩等直接挂钩,推进医院管理的职业化。
今年再引入30个“三名”专家团队
今年,是“医院质量提升年”,市医管中心将通过实施品牌学科、育才优才、等级评审专项行动,优化合作办医模式,着力提升办医质量,打造一批高水平医院。
去年,市属医院新增“三名工程”落地团队39个,目前已经累计达到了61个,今年还将再引入30个专家团队。
今年市属医院还将引进高、中、初级各类医疗卫生专业人才1500名,招录住院(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600名。市医管中心已经出台了市属医院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及其行动计划,对医疗紧缺人才放宽了专业和年龄的限制。新增10个紧缺专业,包括儿科(含新生儿)、精神科、妇科、产科、急诊科、麻醉科、影像科、重症医学科、病理科、康复科,副高人才的最高年龄由45周岁放宽到50周岁。
探索日间手术降低就医费用
在改善服务方面,今年主要是完善分级诊疗协作机制和优化院内诊疗服务流程,构建“共建共享”的医疗服务体系。
今年,市医管中心将会市有关部门,启动日间手术模式研究,率先明确一批操作性强、实施效果好的手术病种目录以及医保支付、工作规范等政策配套,力争在2-3家市属医院开展试点服务,降低市民看病费用,缓解医院“床位紧张”等问题。据悉,去年市眼科医院已经试行开展了5000台日间手术,床位使用率从91%降到了74.3%。
去年,市属医院通过服务流程优化、智慧医疗提升服务效率,病人全流程平均就诊时间减少到2.5小时,今年市医管中心还将通过推动服务流程标准化,将这一时间进一步降低到2小时以内。今年还将在2-3家市属医院试点非急诊全面预约和预约挂号实名制。
在分级诊疗上,畅通“市-区-基层”全流程衔接机制,试点部署实施全市分级诊疗信息系统,以专家进社区为载体,全面推进市区两级医疗机构业务支持系统、患者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共享。今年将制订并增补一批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项目,形成15项质量控制标准或转诊转介业务规范;并依托远程医学平台,提升对基层医疗机构急危重病抢救、疑难杂症会诊、培训示教的效率与质量。
读特+:
市属医院年考结果公布
8家得了“A”2家得了“B”
23日的会上,各市属医院还领到了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的年度成绩单:8家获评A级,2家获评B级。
2016年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结果一览表
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结果由运行绩效管理、行政绩效管理考核结果按60%、40%的比例组成,与医院领导班子的绩效挂钩。
服务效率维持高位
去年,市属公立医院的服务效率维持高位,门急诊总量增长6.4%,出院量增长8.4%。2016年市属公立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8.1天,2013-2016年平均住院日整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病床使用率95.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康宁医院、北大深圳医院等病床使用率偏高。随着新改扩建医院项目的投入使用,市属医院床位使用率逐步控制在较为合理的区间。
在医疗质量方面,去年,市医管中心首次运用DRGs工具对各医院收治范围、病例难度、服务效率进行评价。
综合性医院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病例的覆盖范围最广;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病例的技术难度最大,运转效率最高。专科医院中,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收治病例难度最大,时间消耗指数最低。
在临床路径上,8家医院病例入径数达到本病种符合入径标准病例的70%以上,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该项指标达到100%。
需要注意的是,在院感控制方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特别是消化道内镜室医护人员手卫生还存在不足。
两费增幅低于全市水平
去年市属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控制较好,门诊次均费用340.1元,增长5.8%;住院次均费用12741.3元,增长4.1%;年度增幅都低于全市医院平均水平并呈现逐年增幅下降的趋势。
其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康宁医院3家医院2013-2016年4年门急诊次均费用增幅均能控制在5%以下,市眼科医院4年住院次均费用增幅均能控制在5%以下。
药占比控制比较好,逐年下降,去年达到30.4%,提前实现了国家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药占比要求的目标。其中,各医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低于30%,全部达到了预定控制目标;9家医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目标值。各医院处方点评整体情况良好。
预约比提升缓解看病难
去年,各市属医院推进智慧医疗,大力推行网络、电话、手机客户端、医院现场等多种渠道的预约方式,并开展诊间预约、复诊预约、当天预约等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
去年,市属公立医院系统门诊预约比平均值达到77.2%,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眼科医院门诊预约比均超过了80%,市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市中医院、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康宁医院等门诊预约比均超过了50%。预约挂号的推广,推动了市民看病就医习惯的逐渐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看病难”问题。
患者对停车最不满意
市医管中心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患者就医体验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院还有多项服务有待加强。
在医院门诊服务的细项测评指标中,顾客对停车感受(57.22分)指标评价较低,在同级别的27项测评指标中位于垫底位置。
候诊时间长和医生看诊时间短问题突出。门诊医生在病情解说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顾客反馈的意见中,“不能做到有问必答、未能做到主动讲解、讲解不够通俗易懂”等方面意见较多。病区医护人员查房及响应需求方面有所不足。病区卫生间清洁及晾晒衣物便捷方面有所欠缺。入院手续办理效率方面仍未能达到顾客的期望。
相关链接:
年度医院管理奖花落谁家?
市医管中心23日颁发了年度医院管理的单项奖,表彰在各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奖:市儿童医院
人才体系建设奖:市儿童医院
改革创新奖: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智慧医院建设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党建工作奖:深圳市中医院
科技创新奖:市第二人民医院
学科建设奖:市第三人民医院
见习编辑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