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因为不可抗力的原因,学校都推迟了开学,深圳教育部门组织各学校上网课。刚开始上网课孩子都怀揣着一种新鲜感,而随着上网课时间越久,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极个别的孩子上网课不认真,在遭到家长责备之后,认为家长的催促是对他的一种怀疑态度,从而让他敏感的自尊心感觉受到践踏。
那么如何引导家长对孩子合理预期,促进家长形成科学教育观,优化家庭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呢?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心理学科教研员、资深中小学心理教育专家刘道溶建议,学校复课日期尚未确定,家长和学生都不由自主的感到焦虑。学会和焦虑相处,尽努力做好当下每一件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刘道溶谈到,受疫情影响,深圳各区教育局严格执行国家“停课不停学”的相关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中小学各学科自2020年2月中旬开始网络教学,使得“线上教学”成为学生居家学习的主要方式。
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线上教学”由于缺乏互动性,对教师教学做准备和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好在学校都有学科教研组,老师们即使远在各地,仍然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研,研讨网络教学方式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网络教学管理与之前的日常教学管理差别并不大。相比之下,学生网络学习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不少家长反映,自家孩子开始上网课还算积极、能够认真听讲,但也就是“三分钟热度”,之后就越来越不像话了,经常在网课上开小差,甚至长时间沉迷于玩游戏,这些表现令家长万分苦恼却又无措,学生上网课可称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其实,上网课至今,学生所表现出的种种行为都是客观又真实的。小孩子对很多事情常常表现出一时的兴趣,难以持久。就像上网课,开始的时候觉得很新鲜,愿意上,时间一长就感觉乏味了,反而容易被网络游戏等内容所深深吸引,甚至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要认识到孩子高质量的学习与很多因素相关,比如学习环境。孩子习惯于坐在教室里,看着老师讲课,现在变成一天老是盯着网络视频,既缺乏互动性又缺乏与同伴一起学习的乐趣。在单一的网络环境下学习,是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的。所以,父母不能用常态标准来衡量孩子,对孩子网络学习的要求要适当降低。”刘道溶建议。
刘道溶建议,要接纳孩子的现状。如果孩子玩游戏时间过长,不听网课,家长不必动怒或严厉斥责孩子。凡事都有因果,家长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是因为以前没有上网的机会,现在一放开就控制不住了?还是孩子一直对学习没什么兴趣或者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曾建议一位初二男生的母亲,让她深入了解孩子所玩的是哪种游戏,建议她和孩子一起玩,甚至周末有时间就玩一天。这样做有几个理由,一是母亲需要了解什么样的游戏这么吸引孩子,二是母亲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就不觉得游戏有什么意思了,因为在小孩子看来,只有自己选择做的事情是独特的、有趣的,成年人一旦加入就变得无趣了。另外,假如母亲在周末从早到晚沉迷于游戏,不做家务、不做饭,孩子的内心将受到极大的震撼,一定会认识到凡事必须有个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刘道溶说。
刘道溶表示,家长的情绪管理很重要。随着疫情时间越来越长,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较容易感受到焦虑、无助等消极情绪。孩子上网课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很容易就刺激到家长的神经,家长随即表现出生气、愤怒,甚至咆哮等种种负面情绪。“我觉得,家长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思考怎么应对孩子的问题。家长必须清楚对孩子发怒、指责不过是在宣泄当下自己的负面情绪,丝毫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得亲子关系愈发疏远。”
刘道溶认为,家长与孩子的良性沟通很重要。家长惯于使用多年不变的家庭教育方式,尽管早就不好使了还是会用。随着孩子的年龄变大,他们的逆反心理也越来越强,家长需要不断反思和探索怎样与孩子沟通是有效的方式。有的家长在饭后和孩子外出散步时与孩子沟通,效果显然比在吃饭时或看到孩子正在玩游戏时沟通效果好很多。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