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深古菌代谢潜能,深大研究团队从红树林沉积物中构建出多个基因组

读特记者 马璇
2020-04-07 11:09
摘要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在深古菌比较独特的亚类-亚类6(Bathyarchaeota subgroup 6)的基因组中,发现了独特的视紫红素、维生素B12合成和耗氧代谢的相关基因和代谢通路,显示出深古菌亚类6具有易于其它亚类的潜在光敏微耗氧生活方式

深圳大学李猛教授团队近日在国际顶级期刊《Microbiome》(《微生物组学》, 2019年影响因子:10.465)发表研究论文,深入探讨了之前未被发现的深古菌(Bathyarchaeota)代谢潜能:光敏感性、卟啉产生和开尔文循环和尿素产生等,从而拓展了人们对于深古菌这个新近发现的古菌门类的生理生化代谢能力和生活方式的了解。

该论文题为“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evidence of light-sensing, porphyrin biosynthesis, Calvin-Benson-Bassham cycle, and urea production in Bathyarchaeota”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李猛为论文通讯作者,团队成员、副研究员潘杰为第一作者。该研究由深圳大学、香港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共同合作完成,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科创委等支持。

深古菌是一个新近发现的古菌门类,普遍认为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驱动者之一。但是由于深古菌具有很大的物种多样性,现如今有限的基因组数据和分析研究结果并没有全面地阐明这个新古菌门类的代谢机制和环境效应。

此研究从深圳福田红树林沉积物的宏基因组中构建出多个深古菌基因组,分属于四个深古菌亚类。结合比较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的分析表明,深古菌除了以往已知的代谢功能之外,不仅可能具有光营养型和自营养型的营养方式,还可能在全球氮循环和硫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在深古菌比较独特的亚类-亚类6(Bathyarchaeota subgroup 6)的基因组中,发现了独特的视紫红素、维生素B12合成和耗氧代谢的相关基因和代谢通路,显示出深古菌亚类6具有易于其它亚类的潜在光敏微耗氧生活方式。

深古菌新发现的潜在代谢通路

据了解,这一系列研究结果不仅拓展了人们对于深古菌生理生化代谢能力和生活方式的了解,也使人们更加重视深古菌在全球各元素循环中所扮演的角色。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马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