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横头磡的洁心林炳炎中学是一间教会修女女校,校长刘瑶红是教育博士,出身基层家庭,育有两女,当校长前教了十多年通识。疫情迫使政府宣布停课的第二周,刘瑶红便开始为全校实时网上复课做准备。首先是全校60名教职员的个人电脑要升级,例如更换镜头和麦,之后是回校学习使用网上会议程式“Zoom”。
筹流量卡解决数据问题
这时,各班主任调查发现,有一成学生家中无电脑,很多人连宽频WiFi也无,部分家长不愿求助,让子女用手机上网学习。学校接下来要为学生筹募40多部电脑,刘校长周围发电邮求救,最大一笔获妇女基金会借出20部手提电脑,余下的,就是靠刘校长一部一部地求回来。
刘瑶红说:“有些学生住板间房,无宽频WiFi,平时靠流动网络数据上网,一旦网络上课要花很大流量,我发邮件向一些校友求助,结果筹到100多张30G流量卡,暂时解决了硬件问题,但下周起学校实时上课要由每天2节提升至4节,届时用手机上课的同学眼睛会很难受,学校有30多部平板可以先借他们应付,同时我亦正努力为他们筹募电脑和数据流量卡。”
为考生制抗疫“打气包”
虽然政府为高考生发放口罩作考试之用,但仍未到位,为了让学生少出门一次,校长又四出张罗,透过校友会和社会各界为考生筹到每人16个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制成“打气包”,在学生回校拿准考证当天发放。
除网上教学,学校也开通了社工网上服务,刘校长说:“有些家长因疫情手停口停,学生不好意思向老师说,向驻校社工诉心声,我知道后即时联繫食物银行,先替他们解决燃眉之急,之后再想办法向社署或社福机构申请各种援助。”
特事特办 助学生回乡奔丧
她又指,疫情期间很多事都特事特办:“有个女学生父亲回内地治病身故,病危时母亲赶回乡处理,留下两个名未成年女儿,当要回乡奔丧之际,发现妹妹回乡证过期,但她们未成年须家长签名,我于是去信中联办希望当局能特事特办予通融,令我们的学生能尽孝道。”
由于学生长期不能出门活动,校方除了要维持他们的学习进度,亦要照顾心理健康,但很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不会对班主任讲自己家庭的苦况。刘瑶红特意透过网上会议程式“Zoom”和每一名学生见面,观察实况。
刘瑶红说:“学生通常都不会和校长说什么,但从对话中,我能了解到他们是否快乐,如见他们是坐在上下隔床,就知道他们是无书枱,又或只用手机上堂,长期屈曲在床上对身体和心理都不好,我会叫班主任留意这些学生。”
推动网上教学的过程中,凸显了不同阶层学生的数码鸿沟。刘校长总结:“学生学习条件较多限制,学校须提供更多支援,让她们不因家庭背景而窒碍发展,我相信我校每一个学生都可成才。”
编辑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