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杜鹃花盛放之际,“雪龙”兄弟南极携手返航

读特记者 秦绮蔚
2020-04-05 18:19
摘要

“雪龙”号和“雪龙2”号也圆满完成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于4月3日乘载186名队员成功穿越“咆哮西风带”,携手返航。

还记得从蛇口首航启程时的约定吗?待到深圳杜鹃花盛放的季节,“雪龙”兄弟南极科考凯旋!

如今,深圳已经春暖花开,杜鹃盛放。“雪龙”号和“雪龙2”号也圆满完成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于4月3日乘载186名队员成功穿越“咆哮西风带”,携手返航。



3月30日,“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船相伴,从迪蒙迪维尔海驶离南极,途中平安穿越环绕在南纬40度至60度的“咆哮西风带”。该区域常年盛行西风,是进出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也是全球公认风浪最大、航海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对于“雪龙”兄弟,深圳市民有着特殊的感情。2019年10月13日“雪龙2”号抵达深圳,为首次在深圳举办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助力,并举行了公众开放日和互动活动,燃动全城探索科学、保护自然的热情。10月15日,带着深圳市民的美好祝福,“雪龙2”号在欢呼声中徐徐驶离深圳蛇口国际邮轮码头,首次远赴南极。深圳市宝安区工作的女科学家胡婧博士也随队出征。

而在9年前,2010年11月11日,盐田港,执行中国第27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也是从深圳出发。

作为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雪龙2”号不仅被写入习近平主席发表的2020年新年贺词,还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极地考察的硬实力,与“雪龙”号共同构建起极地考察“双龙探极”新格局,实现了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的新跨越。

南极科考期间,“雪龙2”号不负众望,航行逾5000海里,在涵盖物理海洋观测、海洋化学监测、海洋生态监测、底质环境调查、地球物理调查和极地海洋微塑料调查、在极区为“雪龙”号破冰开路、寻找卸货点等各项科学考察作业工作中,经历了大考,交出了优异答卷。

“兄弟”同心,此次科考还获取了中国南极科考史上“最长柱状沉积物”,首次成功在南极利用“月池”开展中国CTD采水器下放回收,首次将雪地车等重型装备全部成功运上中山站,彰显了中国风采和中国力量。

“雪龙兄弟”出发后的动向一直牵动着深圳乃至全国人民的心。科考队员从南极持续发回珍贵的同框视频和工作画面,记录了极地工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拼博的精神,也让公众为祖国日益强盛倍感自豪和骄傲!

据悉,“雪龙”兄弟预计4月23日返回上海。

图片/视频来源:“雪龙探极”微信公众号

编辑 黄泽霖

(作者:读特记者 秦绮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