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九讲》二十周年精装纪念版问世:“沈从文的文学世界比人的世界大”

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2021-08-24 12:29
摘要

译林此次推出的纪念版《沈从文九讲》,把沈从文放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巨大变动的历史过程中,借此重新理解他的文学,理解一个“得其自”的文学家,如何转变为一个痛苦的思想者。

近日,《沈从文九讲》二十周年精装纪念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鲁迅文学奖、文津图书奖得主张新颖教授说:“新版附录了几篇书评,作者曾经是我的学生而今各自有成,借他们的眼光看这本书,是一层意思;于我,还是一段教书生活的纪念。”

2001年,张新颖给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开设“沈从文精读课”,至今已过了二十年。这期间,以精读课为核心内容的《沈从文九讲》一版再版,影响不衰。译林此次推出的纪念版《沈从文九讲》,把沈从文放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巨大变动的历史过程中,借此重新理解他的文学,理解一个“得其自”的文学家,如何转变为一个痛苦的思想者,又如何在精神的严酷磨砺下,身处时代边缘却成为深入历史文化深处的实践者。纪念版还增加了金理、钟希、夏小雨三位评论家的评论文章,为读者理解《沈从文九讲》提供了不同的路径。

张新颖认为,“五四以来的文学的世界,基本也就是人的世界,沈从文的文学里却有比人大的世界。沈从文的大,也在于他的世界的大。城市中人、读书人对人的理解,只是在人的世界中理解人,而他却在对一个比人大的世界的感受中理解人。”也正是因为从这样的一个文学世界中去看待现实世界、看待人,沈从文的生出了这样的感叹:“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

《沈从文九讲》是一本理论新颖、解析深刻的书,它并不像一般文学研究论著那样来“阐释”或“定义”研究对象的文学成就,也不像传记那样,以“传奇”的形式总结传主的一生。它以一种与朋友交谈式的平实语言,紧贴沈从文的作品展开,剖析他在不同阶段的文学、思想、实践,进而贯穿起三种形象,并将其勾连成一条变化的、丰富的生命轨迹。对于文学探索与个人生命已真正、彻底地交融的沈从文来说,这种书写方式无疑是非常合适的;对普通读者来说,这种书写方式则更为亲切和友好。

(原标题《<沈从文九讲>二十周年精装纪念版问世:“沈从文的文学世界比人的世界大”》)

编辑 吴徐美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