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热映的大片《模仿游戏》讲述了“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以他名字命名的“图灵奖”也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2月17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裔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专程访深探讨与深圳高校开展科研合作项目。
高科技文化、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以及新兴城市特质令姚院士对于落户深圳充满了兴奋点,他认为,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计算机科学创新发展赢得了黄金机遇,姚期智期待在深圳建立大学与企业的联合研究院吸引全球科技界顶尖英才,让深圳成为科技领域学界和商界顶礼膜拜的“圣地”。

图灵奖得主姚期智。
从本科生开始精英教育
“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成为全球顶尖科技人才的聚集地,产生磁石效应,”姚期智认为深圳的高科技文化、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以及新兴城市的特点正是最能吸引全球科技英才的独特优势, 与此同时,深圳也要在本土培养在世界最高级别的计算机领域工业和学术领域富有竞争力的人才,这就需要从本科生开始的精英教育。
2005年,姚期智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在清华大学开设了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也被外界称为“姚班”。许多人认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中国的差距主要在博士生教育,姚期智刚到清华时,原本也是计划构建一个培养博士生的良好机制。随后他改变了计划,萌生了精英教育要从本科生抓起的想法。
姚期智认为,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国比较重视计算机工程方面的学习,要想真正有所突破,要能与世界一流的本科生教育媲美,不仅需要国际化,而且要富有挑战性、团结协作的科研文化,计算机学科未来的远景,恰恰孕育在它“初生”时的自然属性--交叉之中,深圳新建高校应当建立一个学科交叉、本科生参与的研究环境,突出计算机科学与物理学、数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
大学与企业建立联合研究院
在欧美,很多大学建立了大学衍生公司或是企业与大学联合建立的创新中心,以便于科研成果尽快实现商业转化。目前,中国一些大学也逐渐出现了这样的新载体,但合作大多依托于一个个项目,在姚期智看来,这样的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一座高新技术产业集中的城市,深圳拥有很多前沿科技型企业,且部分企业已经建立自己的研究院,如果能将大学与企业研究院结合起来成立联合研究院,则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能为某个领域研发出最领先的技术。他举例说,在硅谷有很多名校与大企业的consortium(大学联盟协定),每年大学的科研活动会产生一些成果,联盟企业对这些成果商业化拥有优先开发权,这样较为灵活的合作方式可以将知识与需求有效对接。
借鉴世界一流标准构建本土化诉求
既是科学家,也是教授的姚期智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高等教育与产业革新是紧密相关的,不论是产业界亦或是教育界,‘国际化’意味着海纳百川,借鉴世界一流的标准以构建本土化的诉求。”姚期智认为,目前深圳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则可以采用联合人才培养,但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高等教育最终的国际化愿景则是要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智库,在前沿技术不同的领域都集聚了顶尖的人才团队,成为该领域学界和商界顶礼膜拜的“圣地”,正如硅谷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领域的地位。
【读特新闻+】
图灵奖A.M. Turing Award
由美国计算机协会于1966年设立,取名来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由于图灵奖对获奖条件要求极高,评奖程序又是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合作者或在同一方向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共享此奖,因此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奖金通常由计算机界的一些大企业提供,目前图灵奖由英特尔和谷歌公司赞助。
从1966年到2015年的48届图灵奖,共计有61名科学家获此殊荣。从1966年到2015年, 共50届、64名获奖者,按国籍分,美国学者最多,欧洲学者偶见之,华人学者目前仅有2000年图灵奖得主姚期智。
【人物简介】
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2000年图灵奖得主(图灵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亚裔学者,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唯一华裔计算机科学家,该奖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1967年获得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1972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75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75-1986年,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加州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任助理教授、教授。2004年起在清华大学任全职教授。2005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编辑 波塞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