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依稀记得童年时,与小伙伴一起在郊区夜晚捕捉萤火虫。后来,城市越来越繁华,灯火越来越明亮,萤火虫开始绝迹。再后来,随着人们无休止的开垦和污染,甚至在乡下都难求一见。
上一次见到萤火虫是什么时候?下一次什么时候还能见到萤火虫?
南投鹿谷乡给出的答案是:上一次见到萤火虫是30年前,什么时候还能再见?现在。
现实与童话世界咫尺之间
与昨天提到的绿屋民宿一样,带我们去参观萤火虫的雅筑小站民宿,同样采取了分享式的经营理念。老板娘蔡春莲只是开车载着我们和另一对住在民宿的客人,去到不远处的一个步道进口。而担任导览工作的一位村民大姐已经在此等候,老板娘则与我们一起默默充当起了游客的角色。
原本以为要深入森林当中才能看到萤火虫,谁知从车流川息的马路沿着小道步行才50米,就已经看到了三五只的萤火虫东一丛,西一簇的在草丛中飞舞。向导把我们带到一片台湾大学的实验林场地,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哇了出来,上百只萤火虫在草丛与池塘间明灭可见,彷如童话世界。
向导告诉我们,4月初只是每年观赏萤火虫的开始,半个月之后这里的景象会更加壮观。等到了5月底,我们甚至不用专程前往这里,就在雅筑小站的门口,就能欣赏到萤火虫围绕民宿飞舞的奇景。
聊到这里,两人一起感慨道:“说起来从小时候之后,也有快30年没看过萤火虫啦。”蔡春莲告诉我:“以前大家没有概念,知道种茶叶赚钱,种蔬菜赚钱,所有人就拼命耕种,大面积地使用农药,也不会注意水土流失问题。九二一地震之后,我们开始反思,这是大自然对我们提出的警告。所以在重建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注意环保,注意有机生态,如今不但萤火虫回来了,还有许多生物都回来了,现在南投的旅游业成了我们的最新亮点。”
正是失而复得,愈发让当地居民懂得了珍惜。在这里,每个人都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保护着美丽又脆弱的生态环境。譬如在萤火虫季,他们会主动担负起宣导任务,告诉每位游客不要使用闪光灯,不要用明光照射萤火虫,还会细心地为每位游客准备用保护膜挡住光口的小电筒。
亲子与亲近自然完美融合
鹿谷乡的萤火虫,只是南投民众重新拉近与大自然关系的一个缩影。九二一之后,许多乡镇的居民都决定以自然生态为主题重建家园。像桃米里的居民开始重新认识周边的生态环境,并且考取生态解说员执照,连他们自己都讶异原来身边蕴藏著如此丰富的动植物生态,包含19种的青蛙、43种的蜻蜓、60多种的鸟类以及多种湿地生态植物,也设置森林浴步道、水上瀑布、生态池与苗圃等设施。
在南投,每一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生态特色,而每一个乡镇又都围绕着大自然打造自己的旅游特色产业。譬如针对家庭的亲子游,鹿谷乡是观赏萤火虫,埔里镇则是以特产的农作物茭白笋为主题设立了许多活动。
在埔里镇的茭白笋实验田,就有着完整的生态链参观活动,可以以学校或者家庭为单位前来,热情的农户会带领大家参观种植茭白笋的农田,以及生活在农田里的保护鱼类台湾白鱼,大家还可以换上大水靴,下田去采割茭白笋,或者消灭破坏农作物的福寿螺。上岸之后,又可以DIY,用茭白笋壳手工制作扇子或书签,再用采摘的茭白笋学做泡菜,或包饺子,
这些活动,可以让小朋友们兴奋地玩上一天,又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更为下一代播下了注重生态与环保的理念种子,堪称亲子与亲近自然的完美融合。
编辑 王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