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梅西式减薪”在中超恐不可行

读特记者 何海波
2020-04-01 15:44
摘要

这些来中国踢球的外援,更直接的目标就是赚钱,他们也不可能有C罗、梅西等巨星那种“觉悟”,让他们自觉站出来同意降薪,帮助俱乐部节省运营费用,恐怕只能想想。

当世界足坛都处于“安静期”时,大家讨论的话题越来越诡异,特别是巴萨、拜仁、尤文这样的世界超级豪门已经宣布,疫情期间会不同程度地降低一线队球员工资,以保证俱乐部财务能平稳运转后,中国也有不少人开始讨论中国球员是不是也应该减薪。

在此,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首先,中国足球的球队中,极少有球员身价能像C罗、梅西在其队中的地位,即便在球队投入中占据比例非常大,但也只能是外援,要想从外援的身上减少薪水,恐怕是不太可能的,毕竟当时邀请外援时,在合同上都有非常清晰的款项,而这些来中国踢球的外援,更直接的目标就是赚钱,他们也不可能有C罗、梅西等巨星那种“觉悟”,让他们自觉站出来同意降薪,帮助俱乐部节省运营费用,恐怕只能想想。

其次,中国足球的薪资结构跟世界发达国家的足球体系并不一致。按照中国足球俱乐部的一般规定,中国球员的收入,除了基本的年薪外,还有出场费,即每场比赛的首发、进入替补名单等一系列参考标准,此外还有赢球奖,赢一场球得多少奖金,这是很多球员非常重要的收入,有球队曾在单场比赛中发放了5000万的赢球员,那中国球员在这场比赛中的收入就可能高达几百万。如今,在联赛处于间歇期时,出场费、进入替补名单的补贴,以及赢球奖,中国球员都无法获得,这其实已经损失了不少球员的收入,再提减少基本低薪,恐怕也不太合适。

此外,中国足球的投资人,大部分都是房地产企业,或者拥有央企背景的企业,在这次的疫情期间,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并不大,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企业,如今的房价与疫情之前相比,不但没有降,反而涨了不少。

(晶报供稿)

编辑 李岷

(作者:读特记者 何海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