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深圳,莺飞草长,万物复苏。随着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大家的生活也开始恢复正常。在这场众志成城的抗疫战争里,在党和政府的指挥调配下,全国人民严阵以待,同舟共济,特别是身处一线的医护人员,更是日以继夜地救治病员,与疫情作斗争。疫情牵动着大家的心,许多人迫切想要为前线的医护人员提供帮助。为此,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一起投身到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为前线奉献爱心。在这众多的身影中,一抹来自博商会企业家群体的色彩尤为亮丽。
同心同志同面对
3月26日,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门前,博商会会长郭晓林与博商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颜秉军看着崭新的医用救护车成功捐赠给医院后,两人深深的舒了口气,随着最后一批的捐赠物资交付后,“同心行动”的尾声也正式告一段落,在这两个月以来,以他们为代表的博商朋友们一直奔走在为医院捐赠物资的路上,对于参与行动的他们来说,这是一段辛苦但又非常满足的日子。
一直以来,深圳博商会非常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倡导“服务与分享”的企业家社群组织,博商会号聚拢了三万名会员,并在2015年就成立了专门负责爱心公益的博商公益基金会。在疫情爆发的初期,众多的博商会企业家们就纷纷表示,要为防疫战争奉献爱心,1月26日,在经过博商会领导层的集体商议后,一致决定,由博商公益会基金会率先发起“同心行动”,集中力量,并联手深圳“公益金百万行”,向社会采购医用物资进行捐赠。
对于名字的由来,博商会秘书长张佩说道:“在颜秉军理事长的建议下,我们取名叫同心行动,是希望在面对疫情的时候,不管是前线的医护人员与患者还是后方的博商企业家们,都能够同心同志同面对,一起抗击疫情”。
同舟共济 同心协力
在行动发起后,博商公益基金会迅速成立了以理事长颜秉军作为总协调的四大工作组:监察组:曾任伟、郭晓林、李凌;物资鉴定及采购组:李文卿、王伟、王越、张佩、薛浩、颜志葵;支援疫区对接组:张佩、吴辉鸿、孙伟峰、黄苗、王彦飞、吴炼军、夏长安、金辉、史晓练、杨忠诚、王彦飞、罗朝锋、张健航、薛浩;物资筹集及资金调度组:练威、张佩、薛浩、颜秉军。
工作组统筹行动的物资采购与捐赠调配,在基金会的倡议下,博商企业家们纷纷行动起来,然而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物资买不到了!
在疫情迅速蔓延发展的前期,整个社会的医疗物资极度短缺,特别是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的口罩、防护服、医用手套等,面对这个问题,大家马上行动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有的同学紧急联系了国内的生产厂家,但得到的回复却往往是已经被政府统一调配,暂时没有额外的物资可以流出;有的同学则瞄准了国外,但联系到的物资也因为过关及价格疯涨等问题暂时搁浅,对此,基金会的也有自己的“三不”采购原则:高于市场价太离谱的一律不谈、不符合医院要求的一律不谈、货源来路不正,囤积居奇,无合同无单据,借机发财的一律不谈。
在前期,负责采购的工作组成员们几乎每天都忙到深夜,尽管大家都有着各自的企业事务要处理,但只要有空余时间,特别是晚上的休息时间,都纷纷拿出手机,上网或者打电话询问,甚至有同学,暂时放下企业的事情,全天候的寻找物资,为了鉴定物资是否符合国家标准,颜秉军甚至找来了自己的医生朋友也加入其中。
回忆起那段时间,博商会副会长练威说:“在那段时间,我们几乎都疯了,每天都在关注相关信息,看到有类似的厂家便打电话去问,电话打不通便托人去寻找,甚至有的同学提出,要不干脆发挥人海优势,叫国外的朋友少量分批带回来。”
工作组每天的基本流程就是找货、询价、咨询医生、否定或接受、咨询运输,尽管否定的回复比接受的多,但是大家也不气馁,特别是对于物资的选择,大家反复筛选,可能需要谈上十个渠道才能找到一个符合医院使用条件的,目的是确保捐到医院的物资要能用;对于价格,有的产品“物资鉴定与采购组”需参照产品具体参数与多个渠道形成对比,组员集中决议形成方案与厂家反复谈,只为更优惠;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了部分物资签完合同要付款发货却发现已经被贴封条临时征用了的尴尬局面。
类似的事情工作组还遇到很多,之前有10000余件防护服经同学介绍引荐,在台湾下单后可以运到厦门,工作组鉴定符合标准后马上付款,没想到付款后,又告知货在台湾发不出。得知这个消息后,颜秉军惊出一身冷汗,虽然后面还是积极联系了绿色通道发货到深圳,但是颜秉军还是一直盯着这批货,直到医院成功接收才放心。
“做生意二十年,采购无数,头一次感到花基金会的款,原来比花自己的钱压力大得多”颜秉军说道。尽管面对现实的种种不易,颜秉军还是表示:“虽然大家遭遇了很多的困难险阻,却还是觉得心里暖暖的,我们要竭尽全力,把基金会的爱心善款尽快公开透明地转化成医疗物资交到最需要的医疗人员手中,只要这些物资能对医护人员起到一些帮助,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博商同学们正在努力搬运物资
在采购物资的过程中,基金会及时根据当时复杂的形势,转换工作思路,经过大家的商讨后,决定把物资直接定点捐赠到,有湖北老家的博商同学的家乡医院,这样也方便后期物流的沟通与对接,同时也对深圳地区的医院进行捐赠,并且与深圳市政府合作采购物资,集体支援前线进行援助。
在这个思路下,基金会很快就确定了捐往深圳的20家医院和湖北地区的9家医院:包括深圳地区的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禾正医院、深圳大学总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龙华区人民医院、宝安区人民医院、深圳市坪山妇幼医院、深圳市康宁医院、深圳市盐田人民医院、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公安监管医院、大鹏新区妇幼医院、龙华区龙华街道执法队、龙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妇幼保健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华侨城医院;以及湖北地区的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房县窑淮卫生院、黄冈市浠水县中医院、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镇卫生院、咸宁市崇阳县人民医院、黄冈市罗田县第二人民医院、黄冈市麻城市人民医院、随县妇幼保健院、随州市中心医院。
在工作组与其他博商同学努力下,2月2日凌晨,基金会采购的第一批物资到货。
为了让去往湖北的捐赠物资可以顺利通行,基金会事先就联系好了湖北对接组的同学们,让他们准备好当地政府与医院的捐赠手续,在开具通行证和介绍信后,直接发货去往湖北,经历各种努力,终于在2月2日下午,基金会近5吨消毒液与近4000个护目镜开始发往湖北地区的定点捐赠医院。
捐往湖北医院的物资
在对于捐往深圳地区的医院,博商企业家们又马不停蹄的组成配送服务团队进行分装,开始穿梭深圳各大对点医院运送物资。
后续的物资断断续续也到达了深圳,运送完第一批物资的博商企业家们,又投入到新一批物资的打包分装,配送医院的过程中,大家在2月份的上半旬,几乎连轴转,争取以最高的效率发往医院。
捐往深圳大学总医院
在这个过程里,涌现了许许多多奉献的身影,特别是博商会企业家服务队的队员们,他们在“同心行动”的号召下,不仅自募自捐了约43万的医用物资,还为采购物资提供物流集散地,在随后的打包与配送中,大家都纷纷披上红马甲,积极投入其中。
博商会企业家服务队正在分装打包物资。
到了下半旬,“同心行动”计划中的大部分的捐赠行动已经全部落实到位,预定计划捐赠的主要物资基本上都是属于易耗品(口罩,酒精,消毒液,防护服,护目镜)等,因此,为了拓宽捐赠物资类别,也为了更好、更全面的帮助前线的医务人员,基金会工作组经过集体商讨后决定,利用“同心行动”目前剩余的资金,在“公益金百万行”的协助下,向国内厂家宝龙汽车采购一辆全新的救护车,将其命名为“博商公益基金号”,向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捐赠。
经过下单后一个月的等待时间,在3月24日,这辆满载着博商爱心的救护车,来到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未来,它将承载着对生命的希望与渴求,奔波在路上。
3月24日,博商公益基金会向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捐赠医用负压救护车。
自此,博商公益基金会“同心行动”共向深圳20家医院与湖北地区9家医院捐赠了:6000副护目镜、十万副检查手套、7000套防护服、12714瓶消毒液、1200瓶医用酒精、一辆医用应急负压救护车,总价值合计约180万元的医疗物资,行动获得了圆满成功。
这一个月来,许多的博商会企业家们纷纷参与进来,积极奉献,义务劳动,在物资采购与捐赠的路上,都能看见企业家们的身影。对此,深圳博商会会长郭晓林说道:“在这场行动中,大家团结努力,同心协力一起对抗疫情,这体现了博商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很多的企业家们看到前线医疗物资匮乏,人员紧张等局、,都非常的揪心,迫不及待的想要帮助他们,因此,我们发起了‘同心行动’,一方面能够帮助到我们的医务人员,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这样的行动,对内团结会员,对外弘扬正能量。”
热心公益,博商民企一直在路上
博商公益基金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关注边远地区的学习学习情况,前后分别共捐赠博商爱心图书室20余间,博商爱心电脑室1间,一帮一助学优秀贫困生600余人,捐建博商爱心小学5所。在2013年,四川雅安发生7级地震后,博商公益基金会迅速举办大型赈灾晚会,现场筹款300余万元,捐建雅安博商爱心小学、慰问抗震救灾英雄。
此外,博商公益推出“候鸟计划”,已经资助200多位留守儿童在寒暑假期来到深圳,与父母相聚,并接受为期七天的候鸟训练营,提供给他们认知社会和自我保护的辅导与教育。
在环境保护方面,博商公益基金会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凤凰山“博商林”公益植树节,每届有近千人参与,博商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低碳、环保”的健康理念,并以实际行动带领民营企业为保护环境为共建绿色家园贡献了一份力量。基金会也向深圳红树林湿地保育项目捐赠50万元,推动湿地生态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再次集微小力量传播无穷绿意,让城市的明天更美好。
在一次次的爱心行动中,博商企业家们积极行动起来,用善行回报社会。尤其在这场席卷全国的抗疫攻坚战中,博商人勇于奉献,敢于担当,再一次诠释博商人一直秉承的“服务与奉献”精神,践行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