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出“小胖墩”怎么破?“学生营养健康科普堂”开讲了

读特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慢病
2020-03-30 20:20
摘要

建议家长尽量多安排孩子户外运动,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督促孩子上好体育课。

3 月 25 日,广东省教育厅出面辟谣开学时间。"吞金兽何时能上学?"家长们不仅担心学业问题,更是担忧再"宅"下去,孩子们都变成"宅肥一族"。为了让孩子们不宅成"小胖墩",3 月 27 日,由市卫健委、市教育局指导、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主办的"深圳市学生营养健康科普堂"开讲。

家长吐槽吞金兽"宅"成小胖墩

"这个超过两个月的寒假,孩子不能出去玩,每天在家里睡了吃、吃了睡。"家住罗湖区的陈小姐一看到 8 岁儿子的"小肚子"就吐槽,这两个多月来,他的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吃饭"两大碗"不能少。一上秤发现,"宅生活"让儿子胖了近十斤。

疫情防控期间,确实有不少孩子"胖"了,记者了解到,很多小朋友的常态是"吃了睡+睡了吃",想吃几顿吃几顿,想睡多久睡多久。近期,儿童内分泌科就诊病人中,最常见的就是肥胖问题,有医生反映,有的小朋友几个月不见,结果胖了一大圈。

事实上,深圳儿童的肥胖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据深圳市疾控中心提供的 2018-2019 学年全市中小学生体检结果,深圳中小学生肥胖率达到 8.42%,按照全市参加体检的 120 多万中小学生来估计,肥胖学生已超过 10 万。

儿童肥胖易引发多种并发症

慢性专家介绍,儿童在青春发育前肥胖,成年后肥胖的几率可以达到 40-50%;如果青春期出现肥胖,那么成年后肥胖的机会超过 70%。同时,各种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高,例如小儿高血压、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等一系列疾病,严重威胁健康。

肥胖是儿童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因素之一。儿童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导致口呼吸,长期的口呼吸会导致容貌产生变化,比如鼻梁变塌,鼻子两边的鼻翼变塌陷,嘴唇肥厚、鼻唇沟变浅、上唇卷曲、爆牙等,引起面型的改变。

此外,肥胖儿童还可能有肠道健康问题,因为肠道微生物的变异可能在肥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根据不同人体肠道菌群的分析,与瘦者相比,肥胖者肠道菌群更有利于产生能量相关分子,特别是抗性淀粉来源的短链脂肪酸。

健康线上课堂教你"宅肥"怎么破

正在长身体的孩子能不能减肥呢?如何科学引导孩子控制体重?如何吃动两平衡?3 月 27 日,"深圳市学生营养健康科普堂"在壹深圳 APP 上开讲,该线上课堂邀请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儿童医院的相关专家为家长科学解答肥胖问题。

据了解,专家将会为家长开出运动处方,基于行为干预的理论基础,让运动处方既有安全性又有趣味性,循序渐进改善孩子的运动能力。同时,课堂还将变身"营养膳食厨房",特邀知名中餐烹饪大师教会大家如何制作好吃又好看的家庭营养餐。

市慢病中心业务管理科主任、市校园营养健康管理专家组组长熊静帆表示,今后将围绕学生营养健康主题,陆续推出科普堂系列节目,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共同推进完善"家 - 校 - 卫"联动的学生健康教育模式。她建议家长尽量多安排孩子户外运动,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督促孩子上好体育课。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读特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慢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