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基层党员陈惠斌:三次报名参加集中医学观察点工作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戚嘉琳 文/图
2020-03-30 19:11
摘要

2月21日,在还没结束第一期志愿服务的情况下,陈惠斌再次报名到大朗另一集中医学观察点服务隔离群众

“由于目前较多人员返莞,我镇的一线服务工作任务加重,希望大家可以继续深入集中医学观察点为隔离群众提供后勤保障服务。”3月16日,东莞市大朗镇继续号召党员到镇内集中医学观察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报名!”这已经是大朗镇黄草朗村委党员陈惠斌第三次报名参加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工作了。

虽然疫情期间他所在的村委会工作量加倍了,但是陈惠斌始终记得“退伍不褪志”这句郑重的承诺,“我可以兼顾得来,害怕还是有的,但是想一下在湖北奋战的战友,我这点付出不算什么。”今年2月14日和2月25日,陈惠斌已经连续两次到集中医学观察点工作。第一次到集中医学观察点工作时,他的儿子刚出生20天。

每天只能远远地看着儿子

2020年年初,陈惠斌一家人都沉浸在儿子刚出生的喜悦中。不曾想,疫情来势汹汹。虽然已经请了半个月的陪产假,但是陈惠斌还是二话不说马上返回了大朗镇黄草朗村委会的工作岗位上。每天,他负责统计上报湖北籍返莞人员信息数据,到企业当中排查返工情况,并上门慰问居家隔离的群众。

2月初,大朗镇号召动员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工作。看到通知后,陈惠斌还没有和家人商量就马上报名了,“我怕名额没有了,所以没来得及和家人商量。”当晚,陈惠斌在饭桌上告诉家人这个消息。家人对他“先斩后奏”这个做法非常不理解,尤其是孩子出生只有20天,觉得他没必要去风险那么高的地方。

默默地吃完了一顿饭后,家人也不再劝说他了,“我们都了解儿子的性格,他决定好的事情是不会改变的。”陈惠斌的父母说。“我是一名党员、一名退伍军人,既要有模范带头作用,也要有敢于牺牲和担当的精神。”陈惠斌告诉记者,说不害怕都是假的,但是想到奋战在湖北抗疫一线的战友,他觉得这点付出不算什么。

参加了疫情防控专题培训班,学习掌握做好防控工作的各项要点后,陈惠斌于2月14日到集中医学观察点上岗服务。每天值班时,陈惠斌负责给隔离人员送饭、水、消毒粉和垃圾袋等,还得清理生活垃圾,一趟下来至少需要3个小时。“带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真的很闷热,工作时动作幅度比较大,脱下防护服后往往全身都湿了。”每天回到家,陈惠斌也不敢抱儿子,只是戴着口罩远远地看一下他。

用行动践行党员和军人担当的本色

为了能兼顾到村委会的工作,陈惠斌主动申请上夜班,开启了“白+黑”的工作模式。白天,他回到村里统计湖北籍返莞人员信息数据,到企业当中排查企业的返工情况。晚上,他到集中医学观察点为隔离的群众做好后勤保障服务。

让陈惠斌感动的是,大家的付出得到隔离群众的认可。“平时送东西给他们的时候都能听到他们的感谢,有一家人还特地写了一张便条贴在门口对我们表示感谢。无论工作多么辛苦,能获得他们由衷的感谢,我们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面对未知的凶险,陈惠斌也会心怀恐惧,但出于责任和担当,他选择了无畏逆行。2月21日,在还没结束第一期志愿服务的情况下,陈惠斌再次报名到大朗另一集中医学观察点服务隔离群众。这一次,他依然因为害怕错过报名而没有和家人商量。结束了为期10天的志愿服务后,陈惠斌于2月25日再度上到了疫情防控的前线。“在孩子还没满月的时候,他数次主动请缨支援集中医学观察点,工作中认真负责,乐于助人,不怕脏不怕累,主动奉献,陈惠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大朗的党建组织员评价他说。

因为解除集中隔离的群众越来越多,需要集中隔离的群众也越来越少,所以这一次的工作量较为轻松。“整个观察点最少一次只有10间房住了人,这也是我们感到最欣慰的事。因为人员越少,证明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更加有成效了。”

3月16日,大朗继续号召党员到镇内集中医学观察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陈惠斌第三次报名。集中医学观察点不是前线,没有白衣战士组成的血肉长城和硝烟感,但这里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可或缺的最后一公里。“我想,我敢,我拼,故我在。”这是陈惠斌微信的个性签名,这是他的真实写照。“在部队里我听得最多的就是作为军人要有担当。”这一次,他用行动践行了军人的担当,即使脱下军装,军魂永存。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戚嘉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