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一被拐儿童通过DNA找到亲人,因为不认识来接他的妈妈,他紧紧抓住民警阿姨大哭,不肯离开。
打拐工作,关乎千家万户的团圆梦,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大潮中,公安机关打拐“大招”频出,推动形成了人人参与反拐的良好局面。中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DNA数据库,去年有392名被拐儿童通过DNA找到亲人。
据公安部消息,为了更有效地推送信息,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根据失踪时间设定了不同的推送范围。以儿童丢失地点为圆心,失踪时间1小时以内,推送半径100公里;失踪2小时以内,推送半径200公里;失踪3小时以内,推送半径300公里;失踪超过3小时,推送半径500公里。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让每一位用智能手机的公众都成为发现人贩子的“监视器”。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平台共发布失踪儿童信息648条,找回儿童611名,找回儿童比例达到94.29%。其中解救被拐卖儿童27名,找回离家出走儿童358名。
2016年5月13日16时,一名四川籍2岁女童在河北省衡水市走失。几个小时后,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发布一条消息,并附女童照片和监控拍到的犯罪嫌疑人照片。不久,有群众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线索,指向犯罪嫌疑人。通过这条宝贵的线索,警方一路追踪,最终成功解救女童。这是该平台运行后成功解救的第一个被拐儿童。
儿童被拐多年后相貌发生变化不易识别怎么办?
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安部于200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打拐DNA信息库。近两年来,进一步完善了网上比对和线下调查核实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帮助4500余名被拐多年的儿童与家人团聚。2016年,有392名失踪或被拐多年的儿童通过比对和核实找到了亲人。
来源 法制晚报
编辑 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