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疫”过去两个月之后,麦玉萍终于找到了空暇称了一下自己体重,比之前瘦了5斤。“同事们都笑话我,本来就很瘦,这下裤子又大了一圈。”她笑着但沙哑地说到。
▲田寮社区党委书记麦玉萍(左)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48岁的麦玉萍是光明区玉塘街道田寮社区党委书记。她所在的田寮社区常住人口达13万多,其中本地人口2367人,常住外来人口119174人,有10个工业区,是玉塘最大的社区。“的确是没时间,刚开始,我们和大家一起为重点地区返深人员测量体温、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并要求他们进行自我隔离;后来是劝诫商店暂时别营业;再到现在的复工复产以及防止境外输入病例。时间太紧张了。”麦玉萍站在村口的检疫处这样回忆。
面对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让这个超大型社区平稳运行?她和她的团队从大年初三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麦玉萍坦诚是这样的信念让她一直坚守:“守好社区,才能护好家,因为这里有我们的亲人。”
以冲锋者姿态、守护者身份“逆行”抗疫
战疫期间,如何防止从疫情高发地区向社区输入病例?及时排查疫情高发地区返深人员,做好社区防控,阻断病毒传播途径,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所在。
为此,麦玉萍提前预判、提早部署、及早行动,带领社区全体人员严阵以待、全力抗疫,实力彰显社区党委书记的“头雁”表率作用。
作息时间也随着疫情的到来,彻底改变。每天6点多起床,到晚上凌晨以后才能躺下休息,从年初三开始,这一切仿佛成了麦玉萍工作的常态。“也不仅是我这样,社区的所有兄弟姐妹们都一样,”麦玉萍表示,大家需要结合社区实际因时因策,研究攻坚战略,集中优势攻重点、克难题,“不是说团队有多优秀,但大家在关键时刻的确是冲的上去,我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以冲锋者姿态、守护者身份一直坚定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其他党委成员及社区工作人员‘逆行’抗疫。”
党建引领下,她巧用社区“红色蜂巢”网格化治理队伍
党建引领一直是光明区各项工作的制胜法宝,从红坳整村搬迁到光明科学城土地整备,再到光明区全力建设深圳北部中心和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各项工作,无不是党旗高高飘扬在一线,指引着党员干部们前进。
在玉塘、在田寮的战疫中,更是这样。
麦玉萍立足职责,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推进防控工作开展,做到第一时间奔赴工作岗位,第一时间稳住阵地,第一时间作出部署安排,第一时间落实防控机制。
率先垂范,重点在“干”。身为社区党委书记,麦玉萍带头坚守在疫情防控前沿阵地, 24小时待命,手机不离身,时刻关注防控动态,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印象中最深刻地是2月3日晚,天气阴冷且下雨,八点多,我们接到群众反映称辖区一工厂宿舍内有多名员工出现发烧、咳嗽症状,”麦玉萍回忆,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紧张并且是战疫以来最大的紧张。第一时间,她赶赴现场,和街道一起督促一线人员落实登记,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处理,做好各项排查检查工作,“好在是虚惊一场,但记忆深刻。”
为了辖区居民健康,类似的“险情”并非一次。每次与主要疫情区返深人员、疑似患病人员“最近距离接触”,她都不顾自身安全风险,“这里都是邻居乡亲,自己又身为党员干部和人民公仆,唯有‘干’字当头。”
女性的细致在她身上得到充分体验。期间,她巧用社区“红色蜂巢”网格化治理队伍,组织社区长、片格长、片格党员带头冲锋在防疫最前线,将居家隔离人员按片格区域分配,推进落实对主要疫情高发地区返深人员进行深度排查。
以此为基础,麦玉萍积极推动社区联防联控、自防自控,配合街道各部门动员基层党员干部,把“防”的措施落实到辖区每个片格单元,组织防控一线人员采取扫楼式、网格式、地毯式全员大排查,确保一个不漏,守好防疫阵线,严防疫情流入。截至目前,社区各设卡点共配备人员629人,累计排查4万多人次、1.6万车次。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麦玉萍说,目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最吃劲的时期,社区防控、复工复产任务艰巨,社区的兄弟姐妹们正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加强防护、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坚决打赢这场人民安全保卫战。
(晶报供稿)
编辑 李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