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外籍志愿者:战疫时期的“外援力”

读特记者 邹曾婧 王秋婷
2020-03-28 21:39
摘要

在深圳市南山区防疫一线,还有着一个个来自不同国度、有着不同肤色的"红马甲"。他们是深圳特别的"外援力"。

在深圳战疫中,有着一抹抹亮眼的红色背影,他们奋战在一线,疫情防控、卡点坚守、城市运行 …… 用一份份小爱筑起大爱长城。

而扎根在深圳市南山区防疫一线,还有着一个个来自不同国度、有着不同肤色的"红马甲"。他们是请缨值守卡点的守门员,是变身"三位一体"的贴心姐姐,是特殊时期搭起沟通桥梁的宣传员 …… 他们是深圳特别的"外援力"。

比利时 Bruno

社区战疫时期的"同心圆"

战疫期间,Bruno 是招商街道水湾社区卡点的一名"守门员":测温、登记、引导 …… 一头金发、一袭红马甲轮守在小区门口开展着社区防疫工作。"我也可以帮忙",在看到街道发布的国际志愿者招募公告后,Bruno 立马就报了名,主动请缨到小区出入口处站岗。一会儿用流利的中文引导居民测温,一会儿用英语和外籍邻居热情地唠嗑,化身卡点工作人员后的 Bruno 已是社区里的熟人。而他所在的招商街道,有来自 45 个国家和地区的常住外籍人口 6000 余人,涉外防疫是街道日常防疫的重要一环。

招商街道是典型的国际化街区,针对外籍人士普遍关心的防疫政策措施、自主申报流程、快递的取寄、口罩的回收使用、日常防疫知识技能等,街道早已印制成多语种的宣传册子、公告牌和易拉宝置放在小区入口显眼处,在微信等线上平台也持续推送。这为卡点工作的 Bruno 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很快就胜任了现在的岗位。

当深晚记者问他对家的定义时,Bruno 说,"我觉得我和社区是‘一家人’,任何难关只要一起齐心协力,都能很快渡过。"

韩国尹秀熙

"三位一体"时期的向心力

在蛇口街道疫情防控志愿行列里,有一位来自韩国的贴心大姐姐尹秀熙。因为部分韩国居民不懂中文或英文,社区"三位一体"上户需要韩语翻译。在深圳生活 19 年的尹秀熙主动请缨,成为一名翻译志愿者。每天,尹秀熙和工作人员走家串户,耐心和韩国籍居民沟通交流,打消他们的顾虑和焦虑,让他们安心、配合居家医学观察。每次结束上户,她手里总会有一些韩国居民塞到手里的水果和小零食,这些都是居民对她的感谢和信任。

蛇口街道居住有来自 100 多个国家的 8000 多名外籍居民,为了让外籍居民及时接收到准确的官方信息,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第一时间以双语致信、翻译答疑的方式转发给外籍居民微信群、各类外籍人士群体等。

"街道有很多暖心的举措,我们居住的社区防疫措施也做得很好,这些都让我觉得很安全。"正是因为有这份信任,尹姐姐加入了蛇口街道社区"三位一体"的工作,希望把这份安全感带给社区里更多的人。

哥伦比亚 David

防输入时期的"连心桥"

在 David 白衣服的胸口,有一行字特别亮眼,写着"国际志愿者"。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深圳面临的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加大。

在深圳湾口岸,一支包括中国、韩国、意大利、美国、伊朗、哥伦比亚、法国、英国、比利时、日本等的国际志愿者队伍为外籍人士提供翻译、协助登记、分流转运,成为南山区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外援力量。

作为其中一员的 David 精通英语、汉语、西班牙语。"有时我上夜班,可能会忙到凌晨。" David 是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的常客,"我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需要的人。"在协助登记、分流时,David 会不厌其烦地和返深入境人士一遍遍翻译、说明;在等待各社区接送车辆时,用自己丰富的阅历和他们畅聊;也会在车上耐心地讲解社区的防疫工作。跨越国籍跨越语言下的真诚交流,是 David 不负"深圳义工"四字的担当与坚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李慕瑶

(作者:读特记者 邹曾婧 王秋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