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傍晚,沿江高速西乡段一处高架桥下,从湖南赶来的薛老伯终于见到了失联近十年的儿子。儿子小薛顿时跪倒在地,与父亲相拥而泣。
小薛今年38岁,毕业于某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因为工作不顺,2011年2月开始与家人断联,这些年一直在各地流浪。已经年届七旬的薛老伯苦苦寻子多年,一直杳无音讯,早已失去了信心,甚至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儿子了。在宝安区社工和志愿者持续两年的关注下,小薛在近日终于打开心扉,踏上了回家之路。
十年寻子未果,父亲早已断了念头
湖南人小薛2007年毕业后曾在深圳工作过两年,后又到江苏工作两年。因为工作不顺,身份证和毕业证也刚好丢了,2011年2月起就开始在各地流浪,一直与家人没有联系。两年前,小薛流浪到了深圳,有时捡些东西卖钱,有时在工地打散工。白天,他在深圳各地游走,天黑之前回到沿江高速西乡段的高架桥下睡觉。
近十年来,薛老伯一直在各地奔走寻子,也曾委托央视《等着我》栏目组帮忙寻找,但都没有结果。薛老伯也曾来过深圳,热心的警察带着他开着车在深圳找了几天,最后薛老伯还是放弃了,并断了寻子的念头。
事实上,来深圳不久,小薛就获得了社工和志愿者的关注。小薛能获得关注,得益于宝安区一项援助流浪者的项目“暖城计划”。在该项目的支持下,社工和志愿者走上街头,主动寻找流浪人员,并给他们送去厚衣服、棉被、食物和水。
近两年来,社工和志愿者每个星期都要去沿江高速的高架桥下看他一两次,保持与他的联系,并做一些心理辅导。但每每问起个人情况,小薛都避而不谈。
在深圳流浪两年,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在深圳这两年,小薛逐渐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关爱。比如,他经常会从西乡步行到宝安区图书馆,拿着瓶子去自助的免费饮水机接水喝,也会去图书馆的洗手间简单地洗个澡。即便是衣衫褴褛,也不会被人赶,有时甚至会坐下来看看书。
特别是疫情期间,社工和志愿者一如既往的保持对他的关注,甚至送来了口罩,这让他很是感动。最近的一个月,他开始袒露心扉,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和籍贯。几经周折,宝安区西乡街道福中福社区党委和“暖城计划”西乡分队的工作人员联系上了薛老伯。
工作人员精心筹划了父子二人见面的环节。为怕小薛会有心理抗拒,工作人员并没有提前告诉他联系上父亲的事情。
3月24日下午5点多,两名社工早早地在沿江高速西乡段的高架桥下等候小薛“回家睡觉”,见到小薛,工作人员正式告诉他“你爸爸从湖南赶过来了,你愿不愿意跟他回去?”小薛应允点点头,工作人员才打电话让薛老伯过来桥下与儿子见面。十年未见面,薛老伯激动得泣不成声,小薛则跪地不起。
回湖南前,薛老伯向福中福社区党委和“暖城计划”西乡分队送上了写有“大爱无疆,真情助人”的锦旗。
编辑 周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