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深圳实施特区一体化战略后,宝安的软硬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原特区内相比,宝安的历史欠账仍很多。在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特区一体化问题引起了宝安代表团人大代表们的热议,他们建议市里“一盘棋”统筹,将更多的资源、财力向原特区外的宝安倾斜,开足马力加快特区一体化进程。
宝安代表团代表热议特区一体化。
同乐关事关百万人通行
建议与广深高速全互通
2015年6月深圳市启动了关口改造工作,目前除同乐关外的15座关口均已改造完成。市人大代表王文若、黄振辉、陈成就提议优化同乐关交通改善工程方案。据悉,就同乐关交通改善工程的方案,区人大两次组织视察,方案中最初没有从广州到宝安的出入口,经人大提议后,加上了从宝安到广州的半互通出入口,目前方案基本通过,即将施工。代表们提出,希望市政府对目前半互通的方案再作改善,考虑采取广深高速同乐口全互通的建设方案,并做好相关衔接路的优化调整工作。市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志彪表示,市交委和广深高速正在协调这个方案,表示还有一些修改空间,主导权在广深高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长许勤对该项目表示关注,并当场提问该方案是否在协调和优化,以及市交委的意见。
市交委回应,对代表的建议基本赞成,同乐关改造最初的方案没有与广深高速互通,主要是没有充分考虑宝安数百万人往广州方向的通行需求,可以再做完善。张志彪代表则提出,方案要谨慎设计,在没有得到人大代表一致赞同的情况下,先不要施工。
11号线噪声太大
应尽快建设隔音屏障
地铁11号线于去年6月通车运营,让深圳中西部区域的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顺畅。但陈成就代表注意到,由于11号线部分为高架线路,运行时噪声极大,对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他指出,福永街道至沙井街道约5公里的高架段只部分安装了隔音屏障,其余均未安装。据现场检测,地铁运行时所产生的噪声约为80至90分贝,严重打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他建议市轨道办尽快在地铁11号线福永至沙井高架段全段加装隔音屏障,以缓解噪声问题。
“相关部门曾回复,当时设计的时候原特区外有些地方比较空旷,就没有设计隔音墙。”高骊代表指出,地铁建设通常需要五年时间,设计时间更早,而事后补建程序繁琐,接下来宝安辖区内将新建多条地铁线路,因此建议在所有高架部分都安装隔音设施。
校车止步南头关?
不妨开至宝安地铁站
随着特区一体化的实施,家住宝安片区就读原特区内高中的学生与日俱增,但一些位于原特区内的高中,其校车线路仍限定在原特区内运行,给家住原特区外的学生上下学造成极大不便。火星代表以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校车为例,指出该校校车到宝安的各条线只能到南头关。而南头关已经失去昔日交通枢纽功能,且目前正在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在安排校车线路时应与时俱进、合理安排线路。
火星代表说,地铁1号线宝安中心站和11号线宝安站连接着3条地铁、辐射宝安新旧城区等大部分区域,也与南头关距离较近,调整后行车线路亦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她建议由市教育局、市交警局牵头,协助学校将原特区内高中的校车线路进行统筹梳理、合理布局,将既有线路略作延伸调整,在这两个站点设置校车停靠点,让宝安的学子跟原特区内学生一样安心上下学,消除安全隐患。
原特区外基础设施薄弱
今年八成投资用来改善
自2010年深圳实施特区一体化战略后,宝安的软硬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原特区内相比,宝安的历史欠账仍很多。“要推进特区一体化建设,缩短原特区内外的差距,就一定要加速推动原特区外公共服务投资建设进程。”黄尔春代表建议,对原特区外进行人口、环境评估,规划公共服务配套方案及建设进程,加大对原特区外投资力度,加快升级扩建或新建原特区外医院、学校,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表,根据区域人口分布,合理配置图书馆、体育馆等资源。
“石岩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交通环境主次干道严重不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十分严重。”刘文灿代表重点关注石岩街道的交通建设情况。他指出,石岩外环路从2007年立项至今已历时数年,按原定进度计划应于2016年底前完成施工建设,但至今仍未通车。该项目概算总投资为7.67亿元,目前已完成建设投资约7.9亿元,完成了建设任务的78%,但二标土方清运等问题导致了工期延缓。刘文灿建议市交委协调有关部门并督促建设施工单位,加快施工建设进度,力争于2017年6月底前完成施工建设任务。
文建锋代表指出,福洲大道项目一期工程(洲石路至凤凰山隧道路段)于2013年竣工通车,但目前二期工程(凤凰山至沿江高速路段)仍未启动施工建设,导致来往福洲大道的所有车辆都必须经过凤塘大道,使原本已经超负载的道路更加拥堵。他建议按照福洲大道规划建设方案,尽快推动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为通往著名景区凤凰山森林公园和空港新城“两中心一馆”创造便捷通道。
火星代表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交通专项整治计划”中没有一个区域是宝安区的,她建议政府应挑选石岩拥堵情况比较严重的路段加入其中,给宝安做一个样本示范的效果。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实施特区一体化五年攻坚行动,2017年政府投资80%以上投向原特区外及特区一体化项目,原特区内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将得到大幅改善。
共享单车面临管理难
可否与征信体系挂钩
近段时间,共享单车的推广,对于完善深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填补公共交通与步行之间的交通空白,满足区内市民短距离便捷的绿色出行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投用,深圳部分区域和道路的自行车承载量已严重超载。而且共享单车“随停随骑”的使用方式,虽便利了广大群众,却导致管理难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宝安团的人大代表纷纷出谋划策,力争让深圳市民有更好的骑行环境。
常改凤代表建议完善自行车道建设,在新建的自行车道上铺设颗粒橡胶或沥青,设置自行车图案,既美化城市道路,对乱停乱占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对尚未在人行道上增设自行车专用道的路段加设自行车道。同时建设自行车专用停车区域,为市民停放自行车提供便利。
黄振辉代表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推动共享单车的有序发展,为共享单车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制度建设。比如地铁站、公园停车收费处向共享单车提供免费服务、划设更多的停车区域等;逐步将共享单车的信用分与社会征信体系挂钩,使得未来市民骑共享单车的信用情况会影响他在整个社会中的信用情况,同时针对共享单车占用无障碍道路情况,他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条例,内容应涵盖无障碍设施道路的建设和改造、普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等,着重针对恶意占用无障碍道路的行为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从法律层面上规范和促进深圳的无障碍环境建设。
来源 宝安日报
编辑 波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