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福田区福保街道获悉,为完善社区防控措施,有序扩展无疫社区居民活动空间,街道根据辖区实际,创建以“福宝宝”为线上载体,小区党支部、物业管理处、业委会为线下主体的“四位一体”联动模式,开展福保街道“健康家园·无疫小区”之“先锋行动”系列、“福宝宝宅家”系列、“守护家园”系列等三个系列活动,帮助居民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上万居民参与其中。
“福宝宝”:疫情信息公开的“传声筒”,开启抗击疫情的福保“宅模式”
疫情初期,社区的工作重点既在抗“疫”,又在辟“谣”。“福宝宝”作为一名有9000名粉丝的街道官方客服,运用其在线上的独特优势每天在朋友圈发布深圳疫情数据、官方消息等,积极宣传市、区疫情相关最新政策、靠谱的防疫消毒知识等,让辖区居民少上当,少传谣,坚定辖区居民打赢这场疫情防疫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在确诊病例硬隔离楼栋的工作中,福宝宝”在安抚居民情绪、破除信息盲点、点对点精准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福宝宝”公示每日疫情真实数据
3月1日,红树福苑小区某楼栋发现第一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要求,对该楼栋实施“硬隔离”,“福宝宝”第一时间将该栋楼居民组建了一个微信群,邀请了网格、社康医生、小区物业、心理医生、社区工作人员、辖区超市等人员共同入群,保障居民正常生活需求。得知所在楼栋有确诊病例,部分居民情绪紧张、心情焦虑,“福宝宝”第一时间线上联系心理医生,及时公布患者在小区内的行动轨迹,通过视频连线、电话、上门等方式对有需要的居民进行心理疏导。不仅如此,当楼栋居民有就医需求时,“福宝宝”第一时间联系社康医生上门服务,真正做到了“隔离不隔爱”。14天的全程暖心陪伴,“福宝宝”与居民“打成一片”,深受喜爱,隔离最后一天,有居民提议想看看为他们服务了14天的工作人员的模样,以记录这一段隔离时光,“福宝宝”还专门拍摄了工作人员摘下口罩的视频,短短几天时间,点击量已经近百万。
“福宝宝”解答居民疑惑
为了让居民朋友“宅”家生活更精彩,“福宝宝”通过线上平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宅家健康生活模式。2月下旬,“福宝宝”即发动居民用手中的笔墨抒发心境,近百名居民通过绘画、书法、歌曲等形式传递对“逆行者”的爱与敬佩,表达必将战胜疫情的决心,参与年龄最大的年过八旬,最小的仅4岁。
在“福宝宝”组建的美食群中,居民层出不穷地晒厨艺,于是,“福宝宝”便发布“抗疫厨神”挑战赛公告,截止目前已经有81名选手报名参赛。“抗疫厨神”比赛成果将在“爱心送餐日”活动中赠与物业、保洁等一线人员及辖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社区居民。接下来,“福宝宝”还将推出悦读打卡活动、健身打卡活动及走近心灵活动,既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传递了健康生活的理念。
举办“抗疫厨神”线上活动
小区党支部:设岗组队,1298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筑牢小区战斗堡垒
疫情发生以来,福保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发挥着战疫“主心骨”的作用,勇担先锋、凝心聚力,统筹抗疫各项工作。各小区党支部、物业党支部也积极配合上级党委工作,以组织全覆盖推动防疫全覆盖,筑牢筑实小区战斗堡垒。
据介绍,街道共设置党员先锋岗300余个,负责防疫知识宣传、日常消毒、物品发放、排查登记、测量体温、复工复产等宣传工作,实现辖区内73个小区全覆盖。此外,还动员小区党员积极参与到抗疫工作来,以益田社区为例,该社区于大年初一便在社区党委的牵头下组建了一只30余人的排查队伍,社区书记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落实网格化疫情防控责任,将辖区112栋居民楼划分为21个网格片区,“朝九晚九、不分假日”,仅用7天时间完成“地毯式”排查8524户,重点排查出疫情发生地籍人员922人,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室、不漏一人”,为后期抗疫决策奠定了基础。
记者了解到,小区党支部书记利用深圳市“战疫先锋小程序”发动小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党员、街道、社区党员、退役军人成立了近百人的“社区防疫志愿者交流群”,协助测量体温等志愿活动。截至3月19日,福保街道共发动志愿活动1298场,党员志愿者参与达到4699人次,位列全区前列。此外,街道党工委还向所有党员发起自愿捐款倡议,各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园区党支部等“化整为零”动员本支部党员参与捐款活动,共有3677名党员参与捐款活动,占小区党员总人数的97%。
“抗疫先锋”志愿活动报名
“抗疫先锋”党员志愿者在行动
小区物业:消杀到位、服务到位、健康到家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冲到哪里,绝对不当旁观者!”这是福保街道每一位物业人的心声。疫情发生以来小区物业除配合社区党委做好小区疫情防控、出入口测温、人员排查等工作外,还发挥主动能动性,既做到精细化管理又提供了贴心化的服务。
据介绍,在疫情以来,街道各小区物业制定标准化的工作规范,严格执行小区消杀政策、建立健全消杀台账,配合做好小区防疫宣传、体温测量、居民服务...各项细密纷繁有紧张的防疫工作都井然有序的开展:
益田村建立一人一档台账分类施策
益田村是福保街道辖区内最大的住宅小区,有常住人口2.8万人,其中疫情发生地籍922人。在疫情发生初期。益田物业管理处便对这些居民建立一人一档台账,逐个打电话了解他们的位置和近期动向;对近期未有返深计划的人员告知深圳防疫政策,劝导其延迟返深,认真做好“劝导员”,共成功劝导454名疫情发生地籍人员延迟返深。
骏皇名居实行一次性红黄条门禁制度
骏皇名居属于典型的境外人员密集小区,境外人员占小区总人数的60%,人员流动性较大,为防止非本小区人员进入小区,降低输入风险,小区物业管理处使用红、黄两种颜色的一次性门禁卡,居民外出小区时领取门禁卡,进入小区后将一次性门禁卡自动作废,并且每日红黄两种颜色的门禁卡交替使用,若发现住户使用的一次性门禁卡颜色与当日颜色不一致,小区物业人员便会对其进行询问并登记,这样有效的防止外人进入小区,也为小区住户增添了一分安全感。
益田豪园居为隔离楼栋组建“跑腿小分队”
该小区某楼栋曾发现一名确诊病例,该楼栋229户居民被“硬隔离”,但居民的生活保障服务工作便一刻不停。由于每户居民购买物品下单时间不同、需求也不同,小区物业人员处于时刻都要动起来的状态。每天,居民的垃圾清理、快递和购买物品的派送等等,都由物业人员包揽,他们楼上楼下、来来回回、不厌其烦...管理处专门抽调6名工作人员组建“跑腿小分队”在隔离单元出入口实行三班轮值制度,确保24小时人员在岗在位,又派出2名清洁人员负责清运硬隔离单元的生活垃圾。硬隔离期间,工作人员为住户领取包裹、运送生活物资累计达660余次,小区物业贴心的服务也得到了小区业主的认可和点赞。
益田豪园居为隔离楼栋组建“跑腿小分队”
小区业委会:用热心、爱心守护我们共同的家
“我就是住户...别拍照了...就是一点心意,你们辛苦了!”这暖心的一幕发生在益田村东门的测量点,一位老大娘给测量点的工作人员送来了一袋水果,工作人员想她留下名字和房号,她却“执拗”的拒绝了。像大娘这样的小区业主、居民还有很多。疫情期间,街道30多个小区业委会主动作为,配合社区号召住户“宅”家做贡献,当发现物资不足时,又尽其所能筹措物资,共同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被称为“口罩阿姨”的张丽芳已经年过六旬,是福保街道京隆苑小区的业委会成员。疫情初期,小区内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极其短缺,给抗疫一线的物业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安全威胁。张阿姨得知消息后,一方面发动身边业主与朋友筹措了几百个口罩火速送至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另一方面她开始学习做口罩。
“口罩阿姨”张丽芳(右一)派送防疫用品
通过请教专业人士和自主学习,张阿姨按照制作的规格和要求,挑选并购买布料和口罩熔喷布,前前后后一针一线的缝制了300多个口罩。完工后,她每天在小区门口给物业保安、保洁人员、老年人和小朋友免费赠送,带领业委会成员和热心业主们默默地温暖着小区的居民和抗战在一线的工作者。
无独有偶,益田村业委会副主任刘军和委员冯岳峰带领小区业主,在疫情爆发之时想方设法为小区筹集了一批又一批的口罩、消毒液等短缺防护用品,还有饮料、方便面等后勤保障物资,又与热心业主一起,在小区出入口协助物业保安人员做好居民出入的体温检测、信息登记和防疫宣传。
益田村业委会成员协助做好疫情防控
据初步统计,30个小区在业委会的组织和带领下,累计向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和疫情防控单位捐献口罩10581个、酒精802升、消毒液4368升、护目镜115副、防护服365套、手套3663双、食品102箱、捐款536146.85元,正是这些有热心、有爱心、有作为的主人翁们,守护着、建设着大家共同的家园。
见习编辑 康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