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0 日上午 10 点,深圳市罗湖区爱国路的一栋 24 层的建筑还算清静,四周都被铁马层层围住,入口、大门均有保安人员守候及巡逻,外来人员和快递人员在入口处即被拦下,手里的快递和物品被保安人员接过,送到大门口。保安称,随后这些东西会被及时送到楼上入住的入境人员房门口。
▲罗湖第一家"归雁驿站"大堂地面的温馨海报
连日来,下午和晚上直至凌晨,这家罗湖区最早开设的"归雁驿站"都极为忙碌,来自口岸和机场的车辆陆续停靠,提着行李的入境人员相继走进来。
3 月 3 日就开放的这家"归雁驿站"满员之后,3 月 18 日、3 月 20 日,罗湖区连续开放两家"归雁驿站"。
▲罗湖第二家"归雁驿站"大堂的海报很温馨。
3 月 16 日,为应对深圳湾口岸入境人员防疫压力,罗湖医院集团还按照深圳市卫健委统筹安排,派出 7 位医护人员及心理咨询师负责南山区一家"归雁驿站"的核酸采样、检测和医疗保障工作。
▲罗湖医院集团派出人员支援南山区一家"归雁驿站"的医疗保障工作。
连日来,4 家"归雁驿站"数百名工作人员顶住层层压力,不分昼夜地忙碌,按照法定流程办理接收、健康观察、接触观察的各类流程,为他们做好集中医学观察期间的生活保障。
截至 3 月 22 日上午 8 点,4 家"归雁驿站"目前集中医学观察的入境人员有 662 人,所有入住人员均进行了核酸采样,结果均为阴性。
值得一提的是,罗湖区考虑周到,引进了 4 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进驻罗湖区的 3 个"归雁驿站"及南山的一家"归雁驿站",抚慰入境人员,守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南山一家"归雁驿站"的心理咨询室。
数百工作人员连轴转 尽力满足入境人员多元化需求
在罗湖区第一家"归雁驿站"大堂,地面粘贴了"欢迎回归温暖的港湾、欢迎回归暖心的家园"的海报,一侧三块展示牌,展示了罗湖"归雁驿站"统一的"卫生学要求""工作要求""管理要求"。
在罗湖区第一家"归雁驿站",这些要求,由翠竹街道的 6 名工作人员、罗湖医院集团的 16 名医护人员,4 名派出所民警及 36 名保安人员及 31 名酒店、第三方的消杀及后勤服务人员贯彻实施。
翠竹街道城管办负责人谢志学坦言,许多海外归来的年轻人独自居住,因为时差,他们生活没那么规律,有各类不同的需求,对防控疫情的众多要求的理解有待提高,给"归雁驿站"增加了一定的管理压力。
▲夜深了,罗湖区第三家"归雁驿站"还在安排入境人员登记资料。
谢志学笑称,该驿站入住的 20 岁以下的留学生就有 30 多名,其中就包括独自居住的 15 岁的初中生,他们的需求多元化,驿站工作人员在服务上也尽量多元,比如用餐上,除了按时的一日三餐外,还会为错过饭点的人提供食物。
而一楼快递处,隔一段时间就会堆满了入境人员的家人、朋友送来的各类生活用品,不管是凌晨三点还是下午三点,都可能有人叫的外卖和快递。
"外卖和快递我们会准时送上去,如果叫了酒、香烟、打火机,我们就会扣下来。这里的各类物品只准进不准出,违规买的东西会住在医学观察期满后统一给他们带走。"谢志学说。
医护人员随时密切关注着他们的身体健康,保持着每日两次的体温监测,两天一次的查房,随时的健康咨询。值班医生黄瑾表示,曾有人身上起疹子,有人咳嗽多日没好,有人摔碎了温度计。紧急的事件,医护人员会立刻穿好防护服上门查看处理、指导用药,不紧急的定时上门逐一解决。
▲罗湖第一家"归雁驿站"的消杀人员对入境人员的行李进行消杀。
那位回国前就开始咳嗽的留学生,医护人员安排其提前做了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就对症下药开了缓解咳嗽药物;身上起疹子的那个女孩,医生查看后指导其网上快速购买炉甘石等常规药品用来止痒。
就连不会看水银温度计、温度计摔碎了,一个电话打到医护人员这里,护士也随后上门,教会其查看水银温度计,催促他们增加通风,加速水银蒸发,用工具归拢碎玻璃。
"归雁驿站"还特意安排来自罗湖区精神卫生中心的二级心理咨询师为入境人员服务,一方面为"归雁驿站"的有需求工作人员进行面谈,帮其缓解繁重的工作压力下的心理压力,一方面与入境人员电话或者微信一对一聊天,进行心理调适,保证其心理健康。
来到"归雁驿站"不过 4 天,加入驿站入住人员群,二级心理咨询师邱鑫就接待了 7 个个案咨询。在 3 月 19 日、20 日,她的工作预约表排得满满的,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她全身心投入去倾听咨询者的苦恼,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的情绪,引导他们找到解决办法。
"跟心理咨询师聊完,我舒服多了。"有驿站工作人员就表示,认为多日来的连轴转,带来一些心理不适,邱鑫引导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良方。
带着 1 岁和 3 岁的两个孩子回国的年轻母亲 想跟很多人说"谢谢"
包括心理咨询师在内的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让众多入境人员很快信任了他们,戴西(化名)就是其中一位。
▲罗湖第一家"归雁驿站"工作人员拿到奶茶,很是欣慰他们的付出得到认可。
入住后,她从网上点了 20 多杯奶茶,送给驿站的工作人员。还有其他入住人员,购买了一批水果沙拉送来。以致谢志学频频在入住人员微信群中表示感谢,同时"命令"大家不要再购买物品赠送给工作人员了。
▲罗湖第二家"归雁驿站"的留学生赠送给工作人员的奶茶。
戴西跟随在印尼工作的丈夫在国外生活了 6 年了,有 1 岁和 3 岁的两个孩子。
春节刚过,因为家人生病,戴西丈夫就提前回国照顾家人,重返印尼的时候却被告知不能立刻入境。戴西独自带着两名孩子,辛苦自不言说,还承担来自外界的诸多压力。在深圳生活的父母屡次催促,她由此决定独自带着孩子回国。
3 月 16 日上午,1 岁的孩子被戴西用背带背在胸前,三岁的孩子坐进手推车,带上一个 26 寸行李箱,她登上了飞往香港的飞机。
下午 1 点半,飞机落地香港,一系列入境手续办下来,再打的前往深圳湾口岸,已经下午 4 点半。两个孩子非常累、想睡觉,她一边烦恼着入境队伍漫长,一边也感受到了来自同胞的诸多温暖,有人告诉她哪里有填表的表格和笔,很多人为她让路先行登记,工作人员也热情帮她搬来凳子,指引工作流程。
▲罗湖第一家"归雁驿站"工作人员收到入住人员赠送的水果沙拉。
登上回深圳罗湖的大巴车,更有民警热心帮忙,"那个民警高高大大的,说话特别热情,给我讲了很多情况,帮我提行李箱,让我感觉特别温暖"。
入住"归雁驿站"前后也有工作人员热心帮手,解决生活上诸多难题,朋友、家人送来玩具、家常饭菜和生活用品。戴西觉得,"在这里生活还是比较安心的,买奶茶给工作人员,就是表达一点小小心意,我感觉工作人员特别辛苦。"
21 岁留学生 在"归雁驿站"跟心理医生聊天后心里舒服多了
跟戴西一样,21 岁留学生艾米也坦言,"我们留学生只想回家,没想添乱,到了这里,很多人时差都没调过来,所以晚上睡不好,给工作人员添了很多麻烦。"而她自己,睡眠问题已经困扰她一个多月了。
艾米求学伦敦,之前为赶论文,她连续三天三夜没有睡觉,生物钟由此紊乱,她在伦敦看了西医再看中医,借助安眠药、中药等都没能恢复良好睡眠。
▲罗湖医院集团医护人员支援南山一家"归雁驿站",正在测量体温。
此后,疫情来袭,她还害怕夜晚的独处,某一日晚上,她依旧睡不着,特别想家,就上网搜索,幸运地买到了一张回来的机票。
朋友给了她 N95 口罩及几个一次性的口罩,她就在 3 月 14 日晚,坐上了伦敦直飞香港的飞机。
上飞机前,艾米吃下超多的食品以免在封闭机舱内摘下口罩进食。飞机上,看到两旁座位都没有人,她用消毒湿巾把附近座位全部擦拭一遍后,安心闭眼休息。十多小时航程内,她获得了近一个月来最舒服的睡眠。
3 月 15 日下午 5 点落地香港,在机场无人处换上新的 N95 口罩后 , 艾米登记相关资料后,顺利打的前往深圳湾口岸。
"我们填写了超多的表格,我填写得特别详细,那时候人很多但检查非常严格,各种流程花了五六个小时,但我特别有安全感,我们深圳人群分流,防护措施特别好,工作人员态度也特别好。"艾米感慨。
抵达罗湖"归雁驿站",又是一人独处,还要倒时差,艾米又开始睡不着了,她说自己连续三天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她认为自己心脏可能有些小问题,求助医护人员。
▲负责核酸检测采样的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上门诊断后,认为她身体并未有不适,转而请她与心理医生邱鑫联络。预约时间后,邱鑫听艾米讲了一个多小时,引导她梳理近期的情绪波动,指出她的想法中疏漏的地方,让她得到了很大的慰藉。
"她让我自己想明白,到底应该怎么做,身体的舒适状态不仅仅来自睡眠状态,还有饮食、运动等各种因素,她让我适当转移注意力,不要每天躺在床上逼着自己睡觉,要好好吃饭,做些运动。"艾米说。
由此,她开始跟着运动 App 做瑜伽和一些塑形运动,顺其自然睡觉,感觉舒服很多了,她很是感激工作人员和心理咨询师的关心和帮助。
▲凌晨两点,"归雁驿站"工作人员还在忙碌。
截至 3 月 22 日上午 8 点,罗湖区的三个"归雁驿站",以及罗湖区医务人员支援南山区的一个"归雁驿站",共计有入境人员 662 人居住,所有入住人员均进行了核酸采样,结果均为阴性。
繁重的工作量背后,"归雁驿站"周到的服务也得到众多入境人员的认可,许多人力所能及回报服务他们的众多罗湖区的工作人员,他们在网上购买奶茶、水果沙拉等表达心意,也有多名留学生向工作人员提出,懂日文、韩文等多国语言,如果需要翻译可以随时拨打电话。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