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面临破4,弃短转长要读协议

记者 范京蓉
2016-03-30 16:15
摘要

由于前景看淡,许多保守投资者纷纷把理财产品的持有期限转为长期,也有些转而投资中长期的保险产品。理财专家建议,保险产品种类繁多,风险不一,购买前必须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或咨询专业人员。

2016年第一季度即将结束,前两年每到季末、半年末各银行必加息揽储的“季末效应”消失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下跌,大多维持在3%到4.5%之间,而且以4%以下的居多。由于前景看淡,许多保守投资者纷纷把理财产品的持有期限转为长期,也有些转而投资中长期的保险产品。理财专家建议,保险产品种类繁多,风险不一,购买前必须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或咨询专业人员。

银行理财赚钱不易

在整体经济景气度不佳的情况下,受社会整体投资收益率下滑及央行偏宽松稳健经济政策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今年以来持续疲软。而监管政策的变化,也使得银行不再为季末争相揽储而临时提高产品收益,或借清明假期等节日推出高息的应季产品。

据本报记者观察,上周,股份制银行在深圳发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多在4%到5%之间,基本上和3月中旬持平。兴业银行深圳分行推出的几款产品则收益率略有上调,大概在4%到4.5%之间,上调的幅度也只有0.1至0.2个百分点。工商银行大多数产品在4%以下,只有少数几款在深圳发售的略高于4%。

目前年化收益在5%以上的银行理财已经是凤毛麟角,而且大多数是中小银行发行的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个别“不差钱”的银行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甚至跌破了3%,各大银行可以当日提取的现金理财产品则年化收益率则大多在3.5%以下。

据某理财网站的统计,上周各银行共发行了1000余款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8%。该网站预计,在当前低利率的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很难回升,二季度甚至连4%都很保住,还会持续下跌。

产品太多选择困难

虽然过去的好时光不再,稳健的银行理财仍然是以普通市民为主的保守投资者的首选。兴业银行深圳分行一位理财经理说,每次推出的产品都是供不应求,特别是稍微提高一点收益率,前来抢购的客户就特别多。而且大多数客户在短期产品到期后,即使利率下调,也会继续购买。部分客户则把短期产品赎回后,改为申购更长期的产品。

也有部分对收益敏感的客户转向投资其他产品,例如保险、基金定投和黄金等。而90后群体则比较青睐网上理财,如微众银行、余额宝等。与银行渠道销售的产品相比,网上理财销售的低风险收益稳定的产品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如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最近已经降到2.5%左右,微众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也在4%以下,而且其代销的保险产品收益率也仅略高于5%,和银保渠道销售的万能险接近。较高收益的网络理财产品多为P2P、信托等,内含风险也比较高,投资需要谨慎选择。

保险理财细读协议

据了解,近期保监会紧急叫停一年期以内中短期保险理财产品,很多银行代销的收益在5%到7%的万能险都属于此类产品。自年2014末开始,以生命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为代表的中小型保险公司通过万能险热销,实现公司规模迅速壮大,然而,此类保险潜藏着资产错配风险。

银行理财收益下行,中短期保险产品停止供应,将驱使更多投资者锁定长期产品。理财分析师们建议市民,保险与银行理财不同,种类很多,而且大多数是不能保证一个固定收益率的,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最好咨询专业人士。由于人身保险产品都有15天的犹豫期,在签订保险合同之后,也可以将合同给家人或朋友、理财师等看一下,如果觉得不妥可以在15天内废除合同,全额收回投资款项。

编辑 莫 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