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社区里的公益服务满意吗?你是否想在社区里体验3D打印服务?为了让社区服务更贴近群众的需求,在今年两会上,深圳市政协常委房涛表示,深圳要以更高标准推进社会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精准型社会服务。房涛建议从人才、项目、组织和资本四个维度着手,撬动起整个社会服务的改革和提升。
“社会组织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我市依法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10744家,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市社会建设领域存在投入不足、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等问题。”房涛表示,有些政府部门仍然认为社会组织就是花钱的,对GDP没有什么贡献;或者认为社会服务(比如“民生微实事”)还是要政府自己来干才“放心”,没必要给社会组织“赚差价”。
今年是“城市质量提升年”,这意味着质量和标准的提升将全方位贯穿于城市建设各方面。房涛建议,深圳要以更高标准推进社会服务供给侧改革,一是提高供给质量,推进结构调整;二是建立供给标准,扩大有效供给。房涛在《关于从人才项目组织和资本四个维度推动社会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建议》的提案中建议,政府应该把社会建设人才全面纳入到全市人才发展战略,让他们能共享深圳对人才的各种激励政策;将社工学院升级为特色学院,培育各种社会建设人才; 通过创新服务项目为载体,解决群众对社会服务个性化需求。通过科学的居民需求调研,发挥社区基金会作用,以及专业社工的引领作用,设计有针对性的公益服务项目。“树立枢纽社会组织标准,让社会组织发展健康有序。树立PPP金融模式,破解资金渠道单一。PPP模式就是政府与社会合作的方式,政府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而企业和基金会等非官方组织积极参与政府有关社会服务的长线投资,共同助力新型社会服务模式的构建。”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