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杜绝校园欺凌?你该教孩子这样做!

记者 李丽
2017-01-13 01:03
摘要

1月11日上午,南山区阳光小学德育年会暨阳光少年关爱计划启动仪式在该校举行。这个活动让不少家长和老师茅塞顿开

1

校园欺凌事件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果,你的孩子是欺凌者?如果,你的孩子是被欺凌者?为什么孩子会欺负别人?为什么偏偏这个孩子老是被欺负?……

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该如何处理?老师该如何看待?是隐忍、让孩子打回去?还是告诉孩子远离坏孩子?

1月11日上午,南山区阳光小学德育年会暨阳光少年关爱计划启动仪式在该校举行。这个活动让不少家长和老师茅塞顿开——他们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在采访中,某校初二年级的瞿同学表示,学校很少有公开的欺凌事件。但也有高年级的学生下课晚,会因为低年级的同学占用了篮球场而“踢场”,自己和同学们在初一、初二年级时,都曾被高年级同学“踢场”。而一些同年级学生升入高年级后,也会效仿去踢低年级的场。此外,身边也曾发生过因为某同学被怀疑喜欢一女同学,而被另外一伙儿人“收拾”的情况。

家住南山的六年级学生家长张女士表示,目前欺凌现象还没有遇到,但是,孩子们之间的打闹比较多。孩子也会回来说,“今天和谁打架,我被欺负了!”张女士也表示,这并不是欺凌事件,然而,孩子之间的语言和肢体冲突很难避免,作为家长,她一直很困惑,特别是儿子即将升入初中,如何避免孩子之间的冲突,如何教育对于她而言还是一个难题。

阳光小学特聘法律顾问周宁律师表示,校园欺凌需要获得足够重视,因为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一个孩子可能5、6年时间,甚至更长时间里要和某位同学共处一室或一校,如果长期受到其欺凌,将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伴其一生。

“什么是校园欺凌?”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心理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东表示,校园欺凌具有几个特征:第一,重复发生,欺凌行为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偶发时间;第二,具有恶意,欺凌者蓄意地欺压及伤害他人;第三,权力不平衡状态,倚强凌弱、以众欺寡。同时拥有上述三个要件才会被界定为欺凌。总体来说,欺凌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倚强凌弱或以众欺寡,恃势不断蓄意伤害或欺压别人的行为。

2

李晓东介绍,通常欺凌包含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和间接欺凌。身体欺凌如殴打、勒索、破坏物品等,这类欺凌表现明显,也容易被父母和老师观察到;言语欺凌包括辱骂、讥笑、群体挖苦、起外号;间接欺凌包含社会排斥,如集体冷落某个学生,传播谣言、说坏话。另外,网络欺凌也逐渐盛行,通过电邮、网页、微博、聊天室,恶意造谣,发送侮辱性信息,嘲弄及中伤受害者均属此类等,后两者具有隐蔽性,容易被外界所忽视,但是却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和感情伤害。李博士表示,属于上述任何一条,就很可能已经是校园欺凌事件了,教师应该及时介入,让欺凌事件在萌芽期就被遏制。

李晓东博士提供的研究数据显示,通常93%的老师能意识到身体欺负,80%的老师能够意识到言语欺负,但只有69%的老师可以意识到间接欺负。同样中小学生大部分可以直观辨别身体欺负,却有25%意识不到言语欺负和间接欺负。

3

欺凌事件中无人“幸免”!!!

“调查显示,在日常教育中,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被欺负者,但是,对于自家孩子欺负别人,家长却能表现出一定的谅解和宽容,认为孩子的行为没什么大不了!”

李晓东博士介绍,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幸免置身事外,伤害会波及每一方。对于欺凌者,这种行为强化了他的心理,孩子很容易成为犯罪的高发人群。

对于被欺凌者,要么是保持沉默,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甚至会导致孩子莫名其妙地在不同环境中均长期受到欺负;要么是在沉默中爆发,从受害者变成施暴者,造成反向人格。李博士介绍了一个真实的学生案例,孩子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受到不同人的欺负,求助家长,家长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男子汉应该自己学会处理;求助老师,老师当众惩处了欺负他的学生,可是他遭到了那个同学变本加厉的报复;终于,高中时,在被一个同学欺凌嘲笑后,他忍无可忍抽刀捅死对方。

而对于旁观者,李博士表示,旁观者目睹了欺凌,会对心理造成压力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如果欺凌造成了恶劣后果,还会使旁观者产生内疚心理,从而背负上沉重的思想负担。

4

“怎样保护我们的孩子”?

对于如何保护孩子不受欺负,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声音值得借鉴。

阳光小学家长代表王雪晖表示,在被同学欺负时,很多家长会告诉孩子“打回去”,但是家长应该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是否真有能力打回去?打得过吗?敢打回去吗?会不会让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其实,在受到欺负时,孩子已经处于劣势,他更需要心理上的安全感,而不是被家长推出去独立面对。作为家长,王雪晖表示自己会和孩子站在一起,让孩子获得安宁和温暖,这样孩子很少会去欺负别人,也会更阳光。如果一旦遇到问题,孩子也敢于回来和父母沟通,更会鼓励孩子去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老师保持沟通,积极处理。

5

李晓东博士建议,孩子受到欺负后,家长要认真倾听、判断其是否是“欺负”;要提供支持、安慰与建议,如报告老师、远离、避免独处,或者帮助孩子寻求专业帮助;建议家长不要与对方家长直接联系,容易导致孩子关系恶化,最好通过学校等第三方进行沟通;引导孩子发展兴趣与爱好,建立友谊、融入集体。

阳光小学校长高鹏表示,校园欺凌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面对。学校的存在,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生活,让太阳的温暖呵护每一颗稚嫩的心灵。面对校园欺凌现象,学校绝不漠视每一点欺凌的萌芽、绝不容忍每一次欺辱的行为,更不会放弃关爱每一棵偏差的幼苗,只有用爱浇灌、用心付出,凝结宽容和关爱的力量,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让孩子绽放出纯净的花朵。高鹏校长同时强调,在教育中,家长也要秉持相信的力量,相信学校、相信家长、相信孩子,能够在事件中保持理性和换位思考,更要相信社会、相信政府,将教育好每一个孩子作为共同的目标。

“一个初二的学生在转学后,在新学校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叫来原校4、5名同学,把欺负他的同学堵在了路上……”南山派出所社区队队长房仕展警官表示,学生中这种案例时有发生,虽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欺凌,但是,处理的关键在于如何及早发现、鉴别、预防,消灭于萌芽之中。房警官也表示,未成年人思想尚不成熟,在处理这类事件时,家长双方切不可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而老师应该当好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第一责任人。他建议家长,要及时观察孩子放学后有没有情绪异常,是否借口不去学校等,要与孩子多沟通,保持宽容的心,一旦发现要勇敢地站出来,与学校、老师积极协调、沟通,甚至求助110。

6

南山街道办事处阳光棕榈园社区工作站站长王芳梅提出,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家长更责无旁贷。社区会通过法制进学校、开办家长学校等方式,提升家长素质和法制意识,共同做好校园教育工作。

南山区教育局公民教育与团队建设中心主任刘万讲表示,全社会的教育环境一直在进步,但是校园欺凌仍时有发生。深入探究,校园欺凌的根源在家庭、表现在学校、危害在社会,任何一方都责无旁贷。暴力会传染,弱势的孩子也可能以暴制暴,要避免这种恶性循环,就需要家校社区联合起来,防微杜渐。

南山区教育局副局长周新森建议,老师要不断研究学习、及时体察学生变化,保持敏感性。而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即使遇到天大的事情,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一定一定会帮助你”,要从小赢得孩子的信任。对于行为有偏差的孩子,学校应联合好家长这一教育同盟军,调动家长力量,一起实现对孩子的教育。

7

杜绝校园霸凌,全社会有责。

据悉,南山各学校针对校园欺凌均实施了校内的宣传教育,未来,南山各校还将对行为偏差孩子建立行为档案,实现对学生的长效教育。

来源 深圳教育通微信公众号

编辑 左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