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制造业“十四五”核心布局,深圳占几席
深圳特区报记者王敏 通讯员 李土珍 李明燕
2021-08-09 21:53
收录于专题:深政观察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广东作为中国制造业“排头兵”,要在“十四五”实现这一质的跨跃。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8月9日通过广东省政府官网正式发布。规划透露出广东制造业发展的最新趋势,提出高起点谋划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小政注意到,在规划提出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深圳全为广东布局的核心城市。

广东制造在全国具有风向标作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影响深远。尤其在当下国际国内形势下,“十四五”时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产业进入全面工业化的攻坚期、 深度工业化的攻关期,迫切需要巩固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

此次广东制造十四五规划透露出顺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加快制造业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集聚化发展转向集群化发展,积极参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大方向。

谈到广东制造的全国影响力,先来秀一下广东制造的“肌肉”——

规模实力全国领先。2020 年,广东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 66万亿元提升至3. 01万亿元,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均居全国第一。在列入全国统计的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广东有 40 个,销售产值居全国前三的行业有 25个。全省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食品等 7个产值超万亿元产业集群,5G 产业和数字经济规模全国第一。家电、电子信息等部分产品产量全球第一,汽车、智能手机、4K 电视等主要产品产量位居全国首位。

创新水平稳居全国前列。2020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连续4年排名第一,基本达到创新型地区水平。其中,5G 产业发展全球领先,省内通信龙头企业的5G 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占全球比重超过 25%。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20 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达 8334.85 亿元, 占全国 14. 9%;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 56. 1% 和 31.1%。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 千亿元制造业企业数量分别达 106家、9 家,其中,进入世界 500 强制造业企业达 6 家,数量较 2015 年翻一番。

广东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梯队。2020 年,累计建成 5G 基站 124266 座,居全国第一,成为国内重要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规模均居全国第一梯队。绿色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绿色制造示范数量居全国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开放合作走在全国前列。2020 年, 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总额的 22.0% , 连续 34 年稳居全国第一,全省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额 308 亿元, 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额的 1 / 4。营商环境发展形成国内领先优势。通过加强用地保障、人才供给、金融支持、“放管服”改革等方式持续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

以上可以看出,广东制造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总体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向第二阵列跃升阶段。(2020 年 12 月 25 日, 中国工程院发布 《2020 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处于全球第一阵列,德国、日本处于第二阵列,中国、韩国、法国、英国处于第三阵列。)

但广东制造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具体表现在制造业创新能力与产业规模体量不匹配,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明显薄弱环节,重点行业 “缺芯少核”等技术短板突出。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电子信息 “一业独大”,制造业中高端供给不足。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有待提升,平台载体整体水平不高,珠三角地区部分工业区与居民区混杂,工业用地被逐步侵蚀,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落后。我省制造业发展对国家重大需求、重大战略部署的技术攻关、产业发展等项目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

1 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的关键5年

规划显示,在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下,广东制造给自己的发展定位主要是四个:

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形成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制造业整体实力保持国内第一,在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占据优势地位,加快进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成为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广纳全球创新资源,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技术成果产业化高效转化的优势更加突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群体突破,广东制造在若干重点领域成为产品定义、标准诞生的策源地,制造业创新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构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

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在推进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中先行先试,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更加完善,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深化,双向贸易和投资持续扩大,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构建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

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更加深化,运行机制、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构建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

按规划提出的目标,到 2025 年,广东制造强省建设要迈上重要台阶,制造业整体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部分领域取得战略性领先优势,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

展望2035 年,广东制造强省地位更加巩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率先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领先水平,成为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和主阵地。

——到2025 年,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

——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 2.3%,规模以上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23万件。

——到 2025 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超过 94%,累计获得中国质量奖或提名奖企业数量达到 20 家次, 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0 万元/人。

——到 2025 年, 应用工业互联网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 5万家。

——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额的比重在35%以上,制造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在20% 以上,制造业对外投资额占全省对外投资额的比重在 10% 以上。

2 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在深如何布局

规划显示,“十四五”时期,广东将继续做强做优战略性支柱产业,高起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其中,战略性支柱产业主要是指产业关联度高、链条长、影响面广,具有相当规模且继续保持增长的产业,是广东制造稳定器和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加快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

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是广东制造的推进器。

十四五期间广东将重点布局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 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规划绘制了“十四五”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的总体空间布局图,为更加清晰、直观表述和展现各产业空间布局,首次以“三星、二星、一星”分别代表“核心城市、重点城市、一般城市”的方式标注每个产业在全省21个地市的布局,为区域优势资源要素集聚和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谋划提供科学引导和政府决策支持。

在20个战略性产业中,深圳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支柱产业上都是广东布局的核心城市,除现代轻工纺织外的其他产业布局为重点城市。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深圳全部为广东布局的核心城市。

到2025年,广东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 6.6 万亿元,形成世界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打造涵盖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广东还将以广州、深圳等为依托打造万亿级5G产业集群,建设高端化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等。深圳将重点建设中国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心,建设全国鲲鹏产业示范区,打造鲲鹏生态体系总部基地。

到2025年,广东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1. 1万亿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其中深圳也大有可为。规划中汽车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显示,深圳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测试及试验的重要布局城市。提出深圳以坪山区为核心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支持广州、深圳在公共交通领域率先探索自动驾驶示范应用,打造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示范应用案例等。

到2025年,广东软件业务收入达到2万亿元,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高地。其中,深圳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方面均有重要任务,提出依托广州、深圳等市,加快发展新兴平台软件,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深圳推进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鹏城实验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区块链应用发展等。

“十四五”时期,广东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0% 以上,同时加快部分重点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换道超车、并跑领跑发展,在广东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深圳全部被布局为核心城市。

小政注意到,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细分领域,提出深圳集中突破高端通用芯片设计、人工智能专用芯片设计、高端电源管理芯片设计;

在智能机器人产业细分领域,提出支持深圳重点突破群体智能技术,提升多无人机 (船) 协同作业与交互能力等;

在数字创意产业细分领域,提出依托广州、深圳等市,加快推动游戏动漫、电竞、直播、短视频等细分领域发展。其中,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东莞巩固提升游戏动漫发展优势,广州、深圳、佛山大力培育或引进国际顶级电竞赛事,重点培育以本土原创游戏为竞技项目的职业赛事。广州、深圳、佛山、汕头重点发展影视制作,支持深圳建设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艺术品版权区块链应用研发基地等。

此外,广东十四五期间还将积极谋划培育卫星互联网、光通信与太赫兹、干细胞、超材料、天然气水合物、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等若干未来产业领域。

3 六大工程提升广东制造核心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强核”,就是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卡脖子”问题成体系解决,构建完善广东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积极融入全球制造业创新网络,打造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

其中提到支持企业在人工智能、 区块链、 量子信息、 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加强研发布局,增强 5G、超高清显示等领域产业技术优势;探索建立深圳技术交易服务中心;加快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

“立柱”,就是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群,培育打造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其中提到加快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建设,支持深圳争创国家级工业博览馆等。

“强链”,就是着力抓好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保障重点产业链稳定安全,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重点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升级发展,深度参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

“优化布局”,就是打造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核心区、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北部绿色制造发展区,以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为抓手, 构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其中提出以广州、深圳为重点研究制定珠三角地区产业疏解清单,促进珠三角核心区制造业产业链向周边区域延伸拓展;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按照“深圳研发+合作区落地”模式,集中优势资源将合作区打造成为深圳创新产业承接地。

“品质”工程,就是加快推动全省制造业品质整体升级,提升广东制造业的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提高制造业供给质量,夯实全省质量技术基础,增强“广东制造”“广东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其中提到举办高水平展会,办好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等国际性展会,大力宣传推介广东产品,讲好广东品牌故事。

“培土”工程,就是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信息、融合、创新基础设施,强化制造业发展关键要素供给,构建国内最优、国际一流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

(原标题《广东制造业“十四五”核心布局,深圳占几席》)

编辑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新闻网-曹亮,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王敏 通讯员 李土珍 李明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