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记者直击武汉战疫|李颖芝:我感受到了武汉的温度
读特特派武汉记者 唐光明 何龙 文/图
2020-03-19 08:01

听到20日将要离开武汉返回深圳的消息,深圳第一批支援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员李颖芝说:“忐忑而来,安心而归,是英雄的武汉人民给我们安心。在武汉39天,经历了奋斗,收获了感动,工作经验更加成熟。”即将返回深圳,心情愉悦,打怪兽的熊妈妈终于可以回家了。

李颖芝说,在武汉工作了一个多月。见证了方舱内的泪水与汗水,欢笑与悲伤;方舱患者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她感动,也刻骨铭心。

李颖芝在方舱医院期间,是C区护理人员,每天主要负责50多名病人的护理和生活辅助。谈及工作,她如数家珍:测量病人生命体征、给病人发放每日三餐食物、生活用品、药物,以及心理护理、观察病情、处理突发状况等,忙完这些工作,基本也就到了下班时间。

工作量虽然很大,但李颖芝并不感觉辛苦,主要是在防护服下完成这些工作,会有很大挑战和难度,“穿上防护服就像上了高原,缺氧是主要原因。”

事实上,对于每一个医护工作人员来说,在方舱之内,最困难的就是克服防护服、N95口罩给身体带来的束缚。日常中,十步路可以走到的地方,方舱内可能要走二十步;日常中,和患者一次交流就可完成的叮嘱,方舱内,可能要重复好几遍才能听清。

“特别是第一次进舱,不一会儿头痛、心慌、冒冷汗的症状就出现了。我知道是缺氧导致的问题,但心里依然很紧张,最后还是闭着双眼,调整呼吸,症状才有所改善。”李颖芝说,有几招可以解决问题:一、进舱前平复好心情,情绪波动过大,再加上全身包裹严实的环境中,容易加快身体缺氧。二、进舱后所有的事情由慢到快,最好能工作半小时,休息两分钟,休息中尝试缩唇呼吸,保证身体供氧量。三、不要用嘴巴呼吸,时间长了嘴唇会干涩、喉咙也会干涩。

李颖芝说,方舱工作期间,很多瞬间值得记忆,其中有患者给予的温暖、支持和帮助:看到医护弯腰不方便,病患主动帮忙抬饮用水、挪氧气瓶、发放食物;知道医护上班不能带手机,病患主动邀请一起合影、留下工作照;得知医护人员来自深圳,病患热情邀请疫情结束后到武汉游玩。

方舱病人王小姐说,深圳医疗队千里驰援,从身体到心里、从医疗到生活给予病人帮助和支持。和深圳医疗队员在一起时间不长,但是大家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熟悉,最后成了战友、朋友,心里很感激深圳医疗队的队员。

李颖芝认为,很多人说,武汉最美的是珞珈山樱花,不过在她看来,武汉最美的不是樱花,而是武汉人温暖的心。“在武汉一月,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李颖芝说,在方舱期间,经历了武汉今年的第一场雪,看到了悄然绽放的花朵,感受到了武汉春天的来临,看见了武汉的光明。

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特派武汉记者 唐光明 何龙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