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的一个早上,骄阳如火,广州番禺西丽派出所内,一对父母在焦急地等待着。他们是洋洋(化名)的父母。自孩子在2003年走丢以来,他们天天以泪洗面。“孩子走丢已经整整18年了,这些年我们度日如年。”洋洋的父亲说,“我觉得非常愧疚,对不起自己的孩子。”
洋洋的母亲焦急等待着 钟烨朗 摄影
2003年7月10日晚,洋洋在家楼下失踪了,父母当晚即报了警,而后线索全无,当时年仅8岁的洋洋就这样在父母的世界里“消失了”。18年里,洋洋父母一直过着半工半找的生活:“我们基本的生活开销还是要维持的,但只能做这种随时能请假走的工作,因为经常看到线索就要去找孩子。”他们做过唾液检测,跑过无数城市,日夜盯着“宝贝回家”的网站等待新的帖子,盼望着能找到线索。“那时我们有五年时间没回老家,不敢回去,觉得对不起孩子、对不起父母。”洋洋的父亲说道,他们的每一天都浸泡在了巨大的痛苦和内疚中,这样的日子他们过了18年。
一家三口终于聚首 钟烨朗 摄影
2018年的某一天,洋洋父亲在“宝贝回家”志愿者的指导和协助下,来到了老家的派出所主动要求采血入库。这时距孩子失踪已15年有余,但洋洋父亲说:“我还不死心,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也要找到底。”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今年的5月26日,派出所的民警通知洋洋父亲,通过血液DNA比对,孩子找到了。于是,他们来到了这里,准备在认亲仪式上与失散了18年的儿子相认。
认亲仪式开始。在民警宣读完DNA比对结果后,洋洋父母立马上前抱住了孩子:“儿子,我们等了你18年,我们对不起你啊!”他们紧紧搂住自己的孩子,号啕大哭,泣不成声——他们眼眶中、喉咙里、心脏内涌出的,是整整十八年的苦等与煎熬。
洋洋今年已是个26岁的青年了,18年前,他在走丢后的第4天被送到了福利院,而后又被送到寄养家庭;他在寄养家庭与福利院中长大成人,读完了大学,如今已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不同于亲生父母的激动,他在认亲仪式上显得有些木讷与寡言。或许是性格原因,又或许是这份走丢了18年的亲情过于厚重与磅礴了,这个青年可能还需要时间去消化。
“血浓于水,他最后肯定会接受的。”“宝贝回家”志愿者燕子姐说,他们已参与过很多认亲仪式,“有些小孩会比较容易接受,有些还需要一定时间,但他们最后基本都会选择回归家庭,毕竟人总要找到自己的‘根’。”
认亲仪式结束后,洋洋在接待室里和自己十余年未曾见面的叔叔、妹妹聊起了天。开始时他只有只言片语,但片刻后也就开启了话匣。可能是年轻人之间共同话题更多,也可能是血缘的纽带让他感到亲切,他拿起手机加了他们的微信亲人们则盛情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玩。“你以后到珠海、深圳、韶关这些地方,都可以来找我们的,多个人多双筷嘛!”年纪稍轻的叔叔爽快地说道。
“我觉得,洋洋心头的坚冰正在一点点地融化,给他更多时间吧,毕竟等待着他的,是真正的家庭、真正的父母,是自己真正的生日,是自己生而为人的‘根’。”一位志愿者说,这一天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但对于很多人而言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依旧在寻亲的路上,需要社会上的同理和共情,需要更多的渠道散播消息,需要看见希望。
该志愿者分享道,每一天都有许多家长寻找失散的亲人的行踪和线索,背负很大的压力,志愿者也在尽心尽力支持他们,一个志愿者对接几百上千个寻亲家庭,当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他们一起核实线索:“但这还远远不够,无论是寻找家的孩子,还是家人寻找失踪孩子,寻亲双方都采集血样做DNA检测入库才是最快捷、最科学、最有效的寻亲方法,希望还没有采血入库的寻亲者们,尽快采血入库,早日给自己的寻亲画上圆满句号。”
(原标题《广州番禺:消失18年后,26岁的“宝贝”终于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