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沙井街道党工委坚持政治引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持续用好本土红色资源,全面建强阵地、创新载体、丰富内容,让党史“鲜活”起来,辖区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升温见效。
建成全区首个5G党建公园,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街道先行先试建成5G党建主题公园,创建全区首个互动式、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获评南方日报2021年度“以人民为中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秀案例“党建引领示范项目”奖项。
一是“5G+AR”赋能智慧党建文化。5G党建公园占地面积约11363平方米,园内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和5GWiFi全时段高速体验,分为文化党建活动区、休闲健身街心广场区、多功能智能服务区等4大功能区,综合运用AI、AR多媒体交互手段,设有党建学习共享空间、党群服务U站、文化主题灯箱等,辖区党员群众可以用更智能、更接地气的方式学习党史,让党建文化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圈”。
二是互动式党史学习教育新基地。园内专设“百年党史学习区”,6组3D墙雕和5G+AR虚拟望远镜,日间可通过AR看到基于墙雕演绎的党史故事,夜间可通过灯光亮化观赏对岸景观,同时还设置“红色足迹”“四史教育”“红色记忆 互动单车”等学习体验活动。截至目前,辖区120余个党组织、1400余名党员、近万名群众互动体验AI多功能大屏、AR党史学习望远镜等智慧学习场景,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强化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沙井街道各党组织纷纷组织党员前往5G党建公园参观学习
马安山社区党委在沙井5G党建公园重温入党誓词
“三个一”全方位整合身边党史,让党史学习教育“动起来”
街道注重整合各类红色资源,开展“三个一”活动,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和平台,让革命历史照进现实,用红色文化启迪未来。
一是举办一场党建主题展览。在街道蚝乡湖公园文创馆开展“百年华诞铭初心,千年蚝乡再出发”党建主题展,以新旧图片展示、视听多媒体、故事讲解等形式,集中展示沙井百年来不同历史阶段的风土人情、党史和发展历程,以及街道近年来在基层党建、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果。街道机关、社区、“两新”党组织约1100名党员在此处开展感“忆党史、谈初心”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读书分享交流会等80余场活动。
壆岗社区组织党员参观沙井街道党建主题展
二是“一支队伍”讲身边党史。组建“党史学习教育银发讲师团”,成员为辖区老党员、老干部和老战士等26名“五老”同志。他们以“接地气”的方言,口述百年党史、英雄事迹等6大内容,并通过“网络直播+录制视频”方式,推动党史学习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让党员群众知党史、听党话、跟党走。目前,共开展宣讲活动73场次,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6000人次。
沙井街道银发讲师团成员任春潭面向党员群众宣讲党史学习知识
三是用足“一套回忆录”鲜活教材。沙井街道与南方日报共同梳理采编了“十份蚝乡回忆录”,以沙井老党员、老干部、老书记看新蚝乡为主线,全媒体呈现产业发展、交通升级、民生福祉等10个篇章,鲜活生动诠释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沙井路径。
用好用活“四史”学习教育主题地标,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
沙井辖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街道用好用活入选宝安区“四史”学习教育主题地标的江氏大宗祠、蚝文化博物馆、沙井古墟等本土红色资源。
一是大力传承发扬孝文化。依托江氏大宗祠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广府建筑,专设“党史大事件”“党史学习金句”“沙井孝文化之旅”等学习专题,组织19个社区党委下辖160个支部参观其蚝壳墙,周边晋代孝子黄舒墓等历史遗迹,进一步激发党员群众爱国爱家情怀。
宝安区“四史”学习教育主题地标——江氏大宗祠专设“党史大事件”“党史学习金句”“沙井孝文化之旅”等学习专题
二是注重传承保护蚝文化。组织招募党员志愿讲解员,通过讲解蚝文化博物馆内收藏的1000多件展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一步引导前来参观的近7000名党员群众活化传承蚝文化,推动辖区蚝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激励秉承家园情怀。依托深圳四大古墟之一的沙井古墟以及片区内龙津石塔、祠堂等历史遗存,结合全市最大“连片旧村+历史风貌区保护活化”金蚝小镇更新项目,通过“红色党课”、“蚝乡党建文旅路线”等形式,吸引党员群众前来感受蚝乡新变化,激励党员干部续写蚝乡新的“春天故事”。
编辑 曾锐 审核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