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深圳市气象台了解到,1月5日全市记录到轻微至中度霾。此前的1月2日、3日深圳也已记录到2天霾日。气象专家表示,近期由于低层大气气压梯度小,处于均压场控制,地面风速1级左右,空气流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预计未来6-8日天气形势稳定,均为均压场控制,部分时间有轻雾或霾。9-12日冷空气补充频繁,霾天气逐渐消散。
据统计,深圳市2016年共记录到霾日27天,同比减少8天,创1992年以来新低。霾日减少的气候因素有三个:(1)降雨量偏多近三成,全市平均雨量偏多50%,对于污染物的清除能力明显增强。(2)第一季度冷空气活动偏强,伴随的大风、降雨天气明显,第四季度冷空气少则不利于形成冷暖空气交替的静风状态,均不利于霾的形成。(3)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为深圳输送了大量的洁净空气,大气扩散能力强,有利于霾日的减少。
事实上,深圳的霾日从2004年开始即呈逐年振荡下降趋势,在去年深圳市气象局联合深圳市委党校开展的一项研究中指出,当前深圳的大气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十名,是国内大城市中少有的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还能保证大气环境质量优异的城市,“深圳蓝”在国内已经是一个有示范意义的样本。
根据两家单位合作研究的结论,气候的因素并非过去十余年中深圳霾日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深圳蓝”实现的主要推动力在于政策引导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深圳历届市委市政府不断鼓励创新、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是“深圳蓝”得以实现的重要原因。2004年以来,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持续上升,使得深圳的工业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霾日数持续减少。可以说,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有针对性的环保政策以及深圳市政府部门对各项政策的有力落实,才是过去十余年深圳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第一推动力”。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