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基地再度刷新世界安全运行纪录:截至 2020 年 3 月 15 日,岭澳核电站 1 号机组连续 15 年无非计划停机停堆,实现连续安全运行达 5000 天,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机组连续安全运行天数的最高纪录。
安全运营业绩世界一流
大亚湾核电基地拥有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二期)共六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自 1994 年首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安全运营业绩优于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稳步保持在国际第一方阵。
据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新闻发言人常启能介绍,"连续无非计划停机停堆"是反映核电站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到 2020 年 3 月 15 日,岭澳核电站 1 号机组实现连续 15 年安全稳定运行,实现连续安全运行 5000 天,比目前排名第二的国外机组领先 15 个月时间。
常启能表示,大亚湾核电基地多次刷新世界核电运营纪录,显示了世界一流的运营水平,也标志着大亚湾核电基地的运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国电力公司安全业绩挑战赛中,大亚湾核电公司连续 11 年夺冠,累计获 39 项次第一名,是全球获冠军数量最多的核电基地,并在"能力因子"和"核安全 / 自动停堆"等最能体现核电安全运营水平的硬指标上长期居于首位。
减排效应造林可覆盖 8.5 个深圳
"核电是安全、清洁、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常启能表示,大亚湾核电基地投运 26 周年以来,各方监测数据均表明,周边环境放射性水平与运行前的本地数据相比没有变化。公众可随时登录大亚湾核电公司和香港天文台的官方网站查询环境监测数据。
基地 10 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生长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11 公里蜿蜒的海岸线也为珍贵的珊瑚提供了安居的港湾。通过志愿者长达 15 年的跟踪观察,结合第三方环保组织专家探访调查发现,基地陆地和周边海域的动植物物种超过了 200 种,其中陆地上发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 8 种,包括变色树蜥、白鹭、牛背鹭、凤头鹰、普通鵟、领角鸮、蟒蛇、禾雀花等;周边海域发现国家二级保护的石珊瑚种类 15 种。
据介绍,截至目前,大亚湾核电基地累计上网电量 7551.92 亿度,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少消耗标煤约 2.33 亿吨,减少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约 6.35 亿吨,相当于种植了约 170 万公顷森林,覆盖 8.5 个深圳市面积。
防御构筑"免疫"系统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亚湾核电公司坚持"防疫情、保供电"两线作战,肩负防疫期间保障电力生产的使命。
"我们对防抗疫情是有信心的,这来自核安全纵深防御体系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赋予了我们先天优良的免‘疫’基因。"常启能表示,核安全纵深防御体系,就像"核岛"的三道实体屏障,是基地抵御病毒入侵的"保护罩";覆盖了公共卫生事件的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是运作机制良好的基地免"疫"系统。
大亚湾核电基地充分发挥"常备不懈、系统防控"的核应急管理体系优势,并"抓紧、抓实、抓细"实施一系列措施和手段,迅速组织全面疫情防控,以"防疫情、保供电"两线作战,筑好人员管理、工作区域、生产活动和物资保障等四道防线,守好基地大门、厂房大门和主控室大门等三道关,充分利用了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打造的"智慧电厂"平台,依托作业管理中心、辐射监测中心等信息化管控平台,采用远程早会、电子取还票等远程方式,减少生产人员相互接触,以科技提升电厂防疫管控能力。
大亚湾核电公司还主动担当,统一标准,以一盘棋战略,不但管好基地,还将基地外相关的承包商、家属及承包商住宿区、商铺、快递区和公交车站等所有场所作为防疫共同体,一体化管控。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