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奶杀手”濮存昕来深“雕刻”李白
刘莎莎 文/图
2016-03-27 17:07

 

“师奶杀手”要来了,尽管他今年已经63岁了!3月27日—29日,濮存昕带领北京人艺团队,在深圳保利剧院演出话剧《李白》。

人艺经典话剧《李白》1991年首演,当年38岁的濮存昕出演李白,凭借该剧一举奠定了他在舞台上实力派演员的地位,并获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日前,濮存昕做客“南山保利艺术讲堂”与深圳观众畅谈艺术人生,并在讲座结束后,与深圳媒体深度交流。

《李白》的价值在于能够和当下对话

话剧《李白》讲述了唐朝大诗人李白以垂暮之年请缨从军的故事。这是李白并不热闹风光的晚年。诗仙斗酒百篇,为什么不选择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巅峰之时进行创作,反而要去书写一个“落寞”的李白?对此,濮存昕表示,“得意的李白已经有人演过了。长安酒楼,在西安都有情景剧表演了。观众喜欢看杨贵妃出来就出来,喜欢看杨贵妃穿得透一点就少穿点, 喜欢看李白在那怎么潇洒就怎么潇洒,但是看完就完了,和自己的心灵沟通不了。”濮存昕认为,人艺版话剧《李白》的价值就在于,“它能穿越千年,和当代知识分子进行时空对话,探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问题。”

从1991年首演李白大获成功以来,至今濮存昕演李白已经演了25年。濮存昕说,“我也是一边演,一边体悟。我尝试塑造李白,李白也在塑造我。我今天之所以能够透灵透性地为人处事,因为李白也是这样的,他有孩童般的天真、简单甚至是愚蠢。然后,他的傲骨和刚直不阿,又是那样的艰难而无出路。我觉得,截取李白的晚年,在我们当下的社会是可以谈通这个话题的。”

如今“李白”已经深入到濮存昕的血液里。他说:“我自己做人做事,我可以坦白地说,我很想像李白一样。可是,生活中避免不了俗气,我也得赚钱,我也得迎奉一些我们生活的世俗关系。有时候,该说的,不该说的,我也在犹豫不决。我也不能太招事,太锋芒毕露,可是有很多事情,你又有自由性情那点东西,所以尽可能说真话,这是我给自己的要求,千万别说假话。像李白一样多好啊,文是雅艺是俗,李白可能是雅中间接近点俗的。可是他那么真那么善,使得他的俗好玩。我这人也有很多缺点,也有很多不招人喜欢的地方。但是,就这么着吧?简单一点,简单一点最好。”

90后也要长大,成年后不能只是“开心麻花”

在24日的采访中,还有一群大学生观众来到现场,他们对文人戏《李白》持有“抗拒”情绪,一位女生说,她和她的同学可能更愿意选择类似开心麻花这样轻松减压的戏剧。对此,濮存昕表示,他没有意见,“我对商业戏剧、偏娱乐的剧目 ,一点意见都没有。文化是多元的。即便主旋律也只是百花园里的其中一朵。不要打压年轻人所谓浅显一些 、娱乐一些的东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你应该有社会的、 历史的、世界的胸怀的时候,你能够站多远?你不可以没有家国社会情怀,你必须不能只是‘开心麻花’。”

当然,对年轻人“泛娱乐”的问题,濮存昕认为也不能全怪年轻人,“尽可能早一点把灾难和挫折让年轻人去面对的时候,他就可能会去主流文化里汲取营养。我们现在社会是,年轻人太没有担当了,因为社会就根本没有他的位置。这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我16岁的时候在黑龙江挖战壕。现在的孩子们呢?不过人总会成长,如果人在年轻的时候不积累传统文化不积累主流文化,到了三四十岁,只能在乐完之后继续迷茫。段子网红搞笑戏剧能看到四十吗?”

有生活才能演好戏,多阅读方能“化人心”

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如何才能演好戏?回望自己的戏剧人生,濮存昕认为,有生活才会演戏。他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小学五年级”毕业,是生活给了他丰富的养分。濮存昕说:“我是1953年出生的。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是吃榆树钱蒸面过来的,虽然我家也是知识分子家庭,但那时是饥荒年代。文革时期,我也做过红卫兵,我也打过人。我在黑龙江还当过8年知青。日子都是这么过来的。苦尽甘来。60岁的时候,我们知青聚会时,大家都很感慨,我应该感恩,我比他们都强多了,我曾经是那些没人理会的领域里最底层的人。所以说,我可以去演顾长卫电影《最爱》里的血头,我见过这种人,我就可以去演一个那么恶的人。我的表演来源于,我曾经经历过那种苦难。我们今天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了。”

除了个人的生活经历之外,濮存昕认为,阅读是一个演员必备的修养。他说:“我演过一个戏,叫《最后的贵族》。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应该是文化形态上最后的贵族了。我们家有阅读的习惯。红卫兵串联时,我父亲叫我别去,叫我在家看书,书就堆在那里。大部头的长篇小说都是我在12岁到15岁之间读完。那时候一天到晚读书,到今天就有用了。”

对于当下的文化生态,濮存昕难掩忧虑,他认为:“几千年形成的东西,在飞速地解构着、遗失着、破坏着。我们这帮最后的文化贵族也快退休了。”尽管如此,濮存昕表示,他还是“怀着一种良好的愿望,把我们在传统中感受到的美,尽可能在生命中留下一些,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在这个物质、功利的年代里,用善、用美、用艺术去度化人心,让人安静下来,走出迷茫和浮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