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宝安2021年经济“期中考成绩单”出炉

晶报记者 柯季
2021-08-04 15:01
摘要

8月3日上午,宝安2021年经济“期中考成绩单”正式出炉。宝安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宝安地区生产总值为2077亿元,同比增长20.7%。这是光明、龙华从宝安划分出去之后,宝安上半年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

滨海宝安,蓬勃发展。

8月3日上午,宝安2021年经济“期中考成绩单”正式出炉。宝安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宝安地区生产总值为2077亿元,同比增长20.7%。这是光明、龙华从宝安划分出去之后,宝安上半年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根据近两年趋势并结合上半年各项指标综合研判,今年宝安地区生产总值有望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宝安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基本盘更稳固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作为全国知名的工业大区和出口大区,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宝安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以科技、物流、金融、文化为支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上半年,宝安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07亿元,增长3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9亿元,增长27.8%,充分显示出宝安区对深圳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和担当。

查看上半年宝安经济数据可以发现:宝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继续发挥其“基本盘”作用,拉动宝安GDP增长11.9%;而随着疫情防控措施常态化,线下消费潜力得到释放,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占宝安GDP比重超过50%,拉动GDP增长8.8%,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引擎。

“基本盘”稳固,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信心逐步增强。一项项经济指标的增长,体现出了宝安经济强大的发展韧性,呈现出越来越多高质量特征,宝安产业结构也因此得到进一步优化:从工业一枝独秀向工业做优做强、服务业蓄势迸发转变。

宝安十四五规划提出,宝安要携手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区,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构建“1+2+6”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亿级以上产业集群等措施。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背景下,宝安不断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将工业层级从中低端加工制造加快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宝安共培育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42家,数量位列全国区县第二、全省第一。上半年,2422家规上国高企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2.8%,同比增长38.9%,快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9个百分点。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稳住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少不了宝安持续优化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厚植产业发展壮大的沃土。近年来,将企业服务工作作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系统谋划,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工作体系,真心实意服务辖区内企业,也为企业经济平稳发展按下“加速键”。

今年上半年,宝安健全产业政策体系,梳理了上一轮“1+5+7”产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条款,起草修订覆盖多类市场主体的普惠型政策,以及扶持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工业互联网、专精特新企业等多种专项政策,增强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落实产业扶持资金,开展政策标准化和资金审核系统建设,为企业营造优质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按照“产业第一、企业至上”的服务理念,宝安区委区政府、各街道和各部门还坚持为企业全要素提供精准优质高效的服务,开展领导“一对一”精准服务,大力协调解决企业诉求。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金融和行政服务,探索推进企业合规建设,以一系列举措坚定民营企业扎根宝安发展的信心。

▲瑞华泰、新益昌同时鸣锣上市。今年上半年,宝安新增上市公司9家,居全市第一。

抓项目造环境 推动经济发展大提速

经济指标的增长不是靠天吃饭,它是一条条具体的政策、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一张张具体的订单叠加构成的。数据的“飘红”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宝安区的大项目建设和复工复产相关政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8亿元,同比增长7.8%。总量在全市各区位居第一。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作为深圳的经济大区、工业大区和出口大区,宝安正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努力以各个重大项目强化宝安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核心引擎功能。

当前,一大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融创冰雪文旅城项目拿地一个月,就实现了实质性开工,人才房和商业办公地块已完成基坑支护工程,冰雪地块已于6月开工;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已开始桩基工程,同步立项建设配套市政道路;新桥东智创城项目建设一期地块(4.2万平方米)也已开工……这些百亿级重大项目建成后,宝安经济将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在抓产业投资进度方面,围绕“保投产、保续建、促新开、增固投”,宝安区今年计划推动产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50亿元,全力推进亚太卫星、维沃、欣旺达锂电子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在建项目。同时,加强前期工作指导和服务,推动礼鼎高端集成电路载板生产基地、三诺智慧声谷、顺丰智慧科技物流项目、华润雪花总部基地新开工建设,推动宝安经济实现新的跨越;在抓新开工项目建设方面,全年计划集中新开工一批重点项目,一、二季度已开工77个;三季度计划集中开工23个,总投资380亿元。

与此同时,为了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宝安在空间强力拓展统筹产业空间保障方面也下了狠功夫。实施产业空间保障计划,解决优质企业产业发展空间需求。同时全速推进产业遴选,全面开展“散乱污危”专项整治。近年来,宝安出台《宝安区重点产业项目和总部项目遴选及用地保障实施细则》《宝安区产业空间保障计划(第一批)实施方案》等政策,在土地供应、产业布局、项目建设和项目运营上大胆探索,创新重点产业项目用地供给新模式,在土地要素成为制约辖区产业做大做强的最大瓶颈上狠下功夫,有效解决全区可建设用地资源紧缺,为宝安提供有力的产业空间支撑。

优化创新生态 以科技助力“十四五”开局

“十四五”开局半年,宝安区科技创新成绩又如何?今年上半年,宝安科技部门在政策、载体、平台、服务等方面发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主要指标快速增长。

▲宝安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上半年举办“宝安发布”12场,为企业提供展示平台,助力企业发展。

向创新要活力,反映在政策上。今年,宝安科技部门积极开展国高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培育工作,建立国高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制定《宝安区2021年度国高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培育暨科技成果转化、工业互联网政策宣讲会工作方案》,组织召开25场宣讲活动和重点企业辅导会,累计3000余家企业参与;启动宝安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申报工作,国高认定奖励(第一批)项目已发放奖励金额3亿余元,惠及企业1855家;制定《2020年度宝安区创新百强企业认定工作方案》,评选2021年宝安区创新百强企业名单。

宝安以科技创新助力“十四五”开局,将以“双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创新平台在全区“多点开花”。全区333家企业申报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占全市1147家总申报量的29%;新增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总数达441个;电子材料院与区内外产业链重要企业开展多项产学研合作,打造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与此同时,创新空间质量持续提升,研究出台《宝安区关于促进科技桃花源升级发展的实施办法》,上半年新增7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载体,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市级孵化器2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全区科技园新增“党建引领1+6”科技创新服务站9家,总数达到33家。

在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上,宝安科技部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上半年,依托湾区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中心举办展会4场、“宝安发布”12场、相关配套活动8场、湾区大讲堂9场,为39家企业提供发布平台,为129家企业提供展示平台,线上线下参与人次累计达189.4万。同时强化与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协作,搭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新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个,总数达到4个。开展“助力企业发展,送服务上门”项目,帮助59家企业梳理规划近三年可以申报的政府资助金额近2亿元;开展供需对接会2场,为10家区内企业累计发布近40亿元采购需求,意向成交金额累计近1.2亿元。

此外,宝安筑深人才“蓄水池”,扩大企业“朋友圈”。上半年,宝安引进培育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28人,累计达1273人,与此同时,在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发动40多家优质企业参与中高级人才招聘。在即将启动的第八届宝创赛上,已完成276个项目招募,通过一系列补贴政策吸引优质企业和人才落地宝安。

(原标题:《上半年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宝安2021年经济“期中考成绩单”出炉》)

编辑 陈晓玲 刘彦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李林夕 张雪松


(作者:晶报记者 柯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