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论文预印本网站SSRN发表论文,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与纬度、温度和季节之间的相关性。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研究所穆罕默德•沙佳迪Mohammad Sajadi博士为该论文主要撰稿人。
预印本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还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由作者出于和同行交流的目的自愿先在学术会议上或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科研论文和科技报告等文章。
在这篇名为《运用温度和纬度分析来预测新冠病毒的传播和季节性》的文章中,作者指出,有大量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人类传染性病毒,显示出季节性发展规律。对全球卫生保健系统造成沉重的负担的流感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伊朗暴发疫情后,研究团队最早在2月下旬制作了一张疫情发展地图。从韩国、日本到伊朗和意大利北部,都处在一个狭窄的东西走向区域。
这一狭窄东西走向区域大致沿北纬30°-50°的走廊,有着类似的温度:5摄氏度-11摄氏度,和类似的湿度:47%-79%。
研究者们发现,出现疫情大暴发的城市很少有最低温度在零度以下的。
曾经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的非典病毒和MERS病毒也呈现出类似的温度和湿度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未能大量传播到紧邻中国南部的其他亚洲国家。与上述温带地区相比,东南亚的患者人数和报告的死亡人数要少得多。
尽管在目前阶段很难对病毒发展趋势做一个长期预测,研究者们认为,和流感病毒相似,新冠病毒在热带地区只会低水平流行,但是在秋季或者冬季有可能病例增多。
文章提出,病毒也有可能熬不过热带地区和南半球的夏天而从此消失。那么在此区域的国家诸如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阿根廷和智利在六月到九月间采取的防控措施,将对此走向起到重大作用。
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模型,能显示某一区域内的新冠肺炎传播风险是否增加。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使用天气模型,预测在未来几周内最有可能出现疫情社区严重传播的高风险区,从而将公共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对这些区域的关注上。
根据模型预测:随着气温升高,目前疫情地区将有所缓解,而目前疫情区以北的区域则可能有流行风险,从东至西分别是:东北亚、中亚、高加索地区、东欧、中欧、不列颠群岛、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以及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见习编辑 方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