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初期会向体外释放大量病毒

英文深圳日报
2020-03-12 17:40
摘要

该研究还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在病毒脱落高峰期释放出体外的病毒数量是SARS病毒的1000倍,这或许正是它比非典扩散速度更快、规模更大且更难以控制的原因

据美国医疗媒体STAT新闻网3月9日报道,德国一个研究团队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在感染初期会向体外释放出大量病毒,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新冠病毒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

该团队发现,虽然轻度感染的患者在患病数天或数周后仍可以通过咽拭子检测出呈阳性,而那些仅仅是轻度感染的人在开始出现症状后大约10内很可能不具有传染性。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一个预印平台上,目前还没有经过同行评审,但或许对全世界的卫生应对措施有一定启示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此前曾留意到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康复患者病毒测试仍呈阳性的情况,这令全世界的卫生官员和临床医生们都感到非常困惑。此次研究证明了患者感染初期确实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唾液、血液、尿液、粪便等方式释放出大量的病毒,但大约5天过后病毒脱落量便有所下降。

该研究还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在病毒脱落高峰期释放出体外的病毒数量是SARS病毒的1000倍,这或许正是它比非典扩散速度更快、规模更大且更难以控制的原因。

论文作者写道:“基于我们的研究,建议可以对10天内未出现症状且每毫升唾液中病毒RNA数量小于10万份的患者,采取提前出院和居家隔离的措施,因为这个阶段的患者的传染性已经非常小了。”

见习编辑 方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