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0 日,深圳市笋岗小学大队辅导员兼合唱团指挥邓惠英吹响了"集结号",带领笋岗合唱团的队员们,隔空录制合唱歌曲《祈祷》。
近日,《祈祷》视频出炉,时长仅有四分三十秒,但这份心灵的对话,这份穿越时空的表达,经历了 20 个不眠之夜。孩子们最终以"云合唱"的方式,祈祷山河无恙,祈祷幸福花开,祈祷快乐健康留四方。
▲邓惠英给孩子们在线辅导
邓惠英表示,当"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已成为师生共同面对的、特殊时期的特殊学习方式时,她想到了她的合唱队孩子们,由此,她向合唱团的孩子们发出"停课不停训"的倡议。
在居家学习的日子里,她建议孩子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用电视、电脑、平板、手机等电子设备,通过网络互联练习。
她随后选定了歌曲《祈祷》,组织孩子们参加"云合唱"活动,用歌声表达对武汉疫情的关注和对一线医护人员的敬佩,用歌声祈祷一切灾难都过去,祖国和人民幸福安康。
▲孩子们线上上课
邓惠英表示,合唱的录音合成对每位队员的音乐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每位队员的声音需要高度统一,包括发音、吐字、节奏、声音位置等必须精准。参与此次录制活动的 15 位同学分别来自三、四、五、六年级,其中年龄最小的才八岁。
为了录制《祈祷》云合唱,他们坚持每天在线练习,"闭关"苦练,自然地抬起牙关、抬起笑肌和眉毛,张开口腔、鼻咽腔和肋骨,气息下沉,想好音高、音色,进行练习。
▲孩子们在家长陪伴下,尝试录制
为了唱好一个乐句,反复练习与录制数百遍,过程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孩子都会累了、哭了、有点气馁了。
邓惠英就为孩子们分别上远程课程,一对一的、分声部的,逐字逐句教学,课后督促和辅导孩子练习。
历时二十天,录制终于完成。后期,增加了邓惠英改编的和声旋律而成的视频作品《祈祷》,从孩子们美丽清澈的喉咙中流淌出来,闻之动容。
▲家长在陪孩子练习
很多学生是全家齐上阵,一起来听课、一起来学习,利用一切可用资源陪伴孩子完成打卡作业,并把较好的作业分句、分段地录好发给邓惠英检查与指正,再由家长芮娴爸爸把孩子们录制的视频、音频一次次地进行打磨合成视频。
▲家长在陪孩子练习
可以说,简单的乐句反复唱,老师和家长共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在美妙的乐声中、在整个"云合唱"活动中,孩子们遇见了更加优秀的自己。
邓惠英感叹,"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无愧这难忘的春天!"
▲合唱团团员在各自家中录制视频
众多家长和孩子都感慨良多。合唱团团员陈佩妍说," 疫情当下,我们不能相见,但通过歌声使我们心意相通,互相鼓励。希望今后,云合唱常有,‘禁足’不再有!"
李致远家长表示,"整个过程中可谓圆了我儿时的音乐梦,我们全家一起跟专业导师学习交流,短短的十几天里,孩子的音乐素养和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是一次独一无二的体验,将成为我们人生重要而珍贵的回忆。"
▲合唱团团员在各自家中录制视频
团员朱芮娴说,"相比平时在学校的排练,感觉在家录音的难度实在太大了,但是想到在抗疫一线奋战的白衣天使,就想着一定要做好!录制视频的那天是妈妈的生日,可她并没有把我们录制视频的事抛在脑后,而是像以往一样认真对待,努力的妈妈,祝你生日快乐!"
樊爽琳家长说,任何一件事情的美好结局都是在汗水和磨难中达成,这是一堂鲜活、生动、铭心的励志教育课,成功从来不简单,付出总有回报。
团员唐沐雨说:"这是我们寒假中一次难得的经历,非常激动。因为爸爸在武汉长大,我一直想用自己的方式为武汉做点什么。感谢邓老师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能用歌声为武汉加油。"
陈茉夏家长说:"感谢邓老师不辞辛苦一句一句的教孩子,就在短短几天看到了进步,表情变得好了,声音也比以前稳了,大家不分昼夜、共同努力,真的期待这次作品!祈祷这次疫情快些过去。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