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自中国的老师,并没有因为旅游限制或者隔离停止教学的脚步,这是一则来自北犹他州的特别报道,请迈克·安德森带我们看看这位老师如何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
2月17日深圳全市启动“空中课堂”,在线教学成为一道无边界的风景,而身在美国的道尔顿新华公学的科学教师敖菊花于2月22日-24日,组织了一场“跨越太平洋的空中实验”科学课堂。该校的6名学生与美国4名犹他州锡拉丘兹小学及锡拉丘兹初中的学生,以“测杆影实验”为主题,开展了一次跨国空中科学课堂实验与交流。
日前,这次特别的“在线教学”引起了美国当地媒体的关注和热议。
度假老师跨洋连线开启“空中课堂”
“我的儿子在犹他州,一开始我只是过来度假,从来没想过要这样上课。疫情发生后我待在这里,但我的学生却需要待在家里……”
敖菊花老师曾经尝试把她的想法带到犹他州当地的学校,但是程序太过繁琐,比如美国孩子们的照片传到中国,需要得到家长的同意等等。最终,在她以及朋友迪依·沃尔夫及其家人的努力下,中美双方孩子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学习。这其中就包括迪依·沃尔夫的三个孩子亚当、赛迪和泰勒,而且他们都会说普通话。
迪依·沃尔夫表示,“这是一次很好的经历,当她回到中国时,我们会非常想念她。”敖菊花老师从分享录制的视频开始,直到中美孩子一起在线上课,一起学习科学和文化知识,一边练习英语和普通话。亚当、赛迪和泰勒纷纷表示,“这样上课很棒、很有趣!”
中美孩子“同时”展开“测杆影实验”
10名学生分别于各自的当地2月22日中午12点整开始进行了一场跨太平洋的“测杆影实验”,即,测量正午时一米长杆影的长度、朝向以及测量当地的径纬度,并记录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在测量中,美国小朋友还找到了中国深圳的位置,在地球仪上给自己的城市和道尔顿小朋友所在的深圳市贴上小星星贴纸,去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度差别,感受彼此跨越太平洋的指尖距离。
按照约定,北京时间2月24日早上7点刚过,孩子们就早早等候在屏幕前等待见面的一刻。7:30跨国视频连线开启。
“我叫艾米,我很高兴认识你。”“我也很高兴认识你!”孩子们的交流一开始是羞涩的,但是很快,他们就打开了话匣子。
美国孩子们几次情不自禁地说道:“你们的英文说得实在是太好了!”交流中,美国小朋友也不时用刚学到的一点中文交流来拉近彼此的距离。
“正午时,影子指向那个方向?长度是多少?”
“中国深圳与美国犹他州锡拉丘兹的时区有何不同?”
“同样的时间,一米长杆,深圳与犹他州锡拉丘兹测出的影子那个更长?为什么?”
“你能猜出中午时对方的影子朝向吗?”
……
敖菊花介绍,“有意思的是,美方孩子非常熟悉英寸但并不熟悉厘米,而中方孩子则正好相反。道尔顿学子徐浩哲率先在测量时就开始使用foot、inch等词汇,美国孩子也开始搜索出厘米和英寸的换算关系。”
教育无国界,跨国综合实践活动拉开序幕
敖菊花感激地表示,“不光是小朋友,在测量和视频交流活动中,中美双方家长在器材准备、协助实验、拍摄视频以及协助准备视频交流设备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道尔顿学生何乐程妈妈表示,“这个活动真好,在跨国连线前,孩子就已经开始自己查阅资料,解读经度、纬度的含义了,孩子的父亲也全程陪伴孩子完成实验与交流。”六年级的丁奕宁同学说:“和新朋友一起跨国实验的过程真的很好玩,虽然视频交流比较紧张,但我勇敢开了个好头,大家也都勇敢地用双方的语言做了很多交流,是一次非常难忘的体验。”
敖菊花为中美孩子在“测影”实验及交流中的精彩表现点赞。她认为,疫情之下,科学无国界,教育无国界。此次“测杆影实验”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力、超强观察力、无限的创造力与流利的双语表达交流能力,更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科学的动力,也展示了道尔顿学生“无畏向前”的精神。
据透露,近日,美国又有新的学校愿意与道尔顿学子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教学资源,几位美国科学老师还特意为道尔顿的孩子录制了视频,希望中国孩子们能在家体验到原汁原味的美国教育。近期,敖老师及道尔顿科学组的教师也陆续把一些美国学校的科学和STEM学科的特色项目式学习的优秀案例纳入道尔顿的在线课堂,让更多的道尔顿学子能够有机会投入到跨国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