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肺癌的CT检查不要超越指南频繁进行

室井一辰
2016-12-22 00:52
摘要

美国胸部医师学会、美国胸部学会等两家学会共同发表声明“对于得肺癌几率小的人,不要以排查为目的进行CT检查”。

美国胸部医师学会、美国胸部学会等两家学会共同发表声明“对于得肺癌几率小的人,不要以排查为目的进行CT检查”。

美国癌症协会曾经推荐进行CT检查,尤其是研究结果表明低度CT检查对于高风险的肺癌患者,有预防死亡的效果。

所谓的高风险的人,是指55~74岁、过往有30pack,30pack是指,每天1盒烟持续吸30年的人或每天2盒烟持续吸烟15年的人。也就是说重度吸烟者是高风险的人,而吸烟不多不算高风险的人,也没必要进行检查。

美国的指南建议,检查结节时,要根据病变的恶性程度决定检查的频率以及检查时间。

检查频率不需要每3个月进行一次。而且也不需要连续2年进行检查。过往的临床结果已经明确指出,频繁检查并不能降低肺癌的死亡率。频繁进行周密检查,会让患者受到辐射,相反,即使发现新的“结节谜团”,也只会让患者陷入持续的、无意义的检查而已。

以前没有患过癌症的患者,只要结节2年间不变大,就认为恶性程度极低。不过,CT检查结果如果图像显示“磨砂玻璃”,即粉末状散开,看起来模模糊糊的,这时候才需要长时间观察。

癌症从原发部位,通过淋巴管扩散到全身。这种扩散程度称为“stage(期、阶段)”。按扩散程度,可以分为1、2、3、4期。肺癌在肺部呼吸处产生,逐渐变大,并通过淋巴管扩散到肺部以外的地方,“关口”的淋巴结会抑制癌症扩散,不过癌症一旦突破关口淋巴结就会扩散到全身。癌症停留在原发部位是1期,虽然在原发部位,但略有扩散就是2期,通过淋巴管到达关口淋巴结为3期,扩散到全身就是4期。

美国学会告诉我们如何考虑肺癌的脑转移情况。肺癌分为小癌症细胞分散的小细胞肺癌和癌细胞成块状的非小细胞肺癌。这里的想法是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

美国胸外科学会建议,“1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或者是组织检查认为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治疗之前,没有神经学方面的症状,就不用进行脑转移检查”。

所谓神经学方面的症状是指有麻木、语言不清等症状。如果没有这些症状,就不要进行脑转移检查。

学会根据临床研究进行了解释,“原发部位很小,却转移到脑部的神秘脑转移是指癌症突然间转移到其他部位。肉眼看不到,也摸不到,就像诡异现象那样突然间转移,所以称之为‘神秘的转移’。神秘脑转移的发生概率不到3%,很低”。早期的癌症不推荐轻易进行脑转移检查。

学会认为轻易进行脑转移检查存在的问题是,徒增治疗费用和延误治疗。如果在进行脑影像检查时,癌症已经扩散了,那么检查也就毫无意义了。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进行了脑影像检查,也很少会改变治疗方针,总之意义不大。进行影像检查如果被告知没问题倒还可以放心,但却没有人会告诉我们这项检查本来就是不需要做的。

本来没有脑转移,却被误认为是脑转移,这也就是所谓的“伪阳性”。临床研究说“伪阳性”的可能性上升至11%。也就是说如果检查出是脑转移,那么10次中就有1次结果是假的。要证实是“伪阳性”,就要进行精密检查,这会给患者身体上增加负担,另外如果癌症分期诊断错误的话,其后的治疗也会搞错,最后形成悲剧,这是学会很担心的地方。

编辑 波塞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