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500米,返回500米,这看似不长的“一公里”,就是弓李奋战在抗疫一线,每日用双脚来回丈量无数次的“战场”。“我多走几步,司机及旅客就能少等候几分钟。”晨曦中,弓李胸前的党徽格外闪亮。
“您好,扫码了吗?”“您好,请把口罩带起来。”自从坪山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抽调来到高速卡口坑梓收费站参与防疫检查,弓李就不甘于“守株待兔”,他主动出击扩大工作范围,不停穿梭在等候的车流中,以真诚的笑容和温和的语言,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让通行效率更快更顺。一身黑衣的他,就像一面鲜艳的旗帜,与战友们协同作战,夜以继日守护着坪山“东大门”。
无条件服从安排,迅速加入防疫队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科级干部,弓李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希望自己也能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把“疫”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
抱着这样的信念,2月1日深夜,当弓李接到单位的通知,作为全区第一批抽调党员干部中的一员,要立即赶赴防疫一线开展工作,他的内心激动不已,觉得这是光荣的任务,更是殷切的嘱托。
2月2日,他和一同被抽调的两位同事正式到“疫线战场”坑梓收费站检查点报到。当完成报到事宜后,为尽快进入状态,弓李立即申请了当天下午4点到零点的班次,这也是一天当中最忙碌最辛苦的班次,彰显了年轻干部的担当。
全面熟悉环境,快速投入防疫战
时值大年初六,车辆返深的高峰期已经到来,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障交通畅顺,工作的压力和挑战不断加大。快速熟悉检查点整体情况和工作流程便成为抽调干部的首要功课。
弓李通过查阅现有资料,在检查点各个区域全方位跟踪学习,见缝插针地请教,用心捕捉每一个小细节,上岗的第一天便基本熟悉了现场环境,掌握了要求步骤,并深入思考自己能在哪些环节发挥更大作用。
勇于担当、勤学苦干的弓李,很快抓住了三个关键点。一是“细”,体温测量和询问检查抓实抓细,详细询问驾乘人员的返回地和入深目的地,并认真检查其身份证件。二是“全”,信息登记工作抓全抓牢,确保驾乘人员信息全面无误,尤其是要做好疫情较重地区的车辆和人员信息登记。三是“诚”,沟通协调真诚用心,一方面用心强化班内沟通,提醒班员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时要尽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另一方面及时协调做好后勤保障。尤其是在疫情爆发高峰期,他为解决口罩、消毒液等紧缺物资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为物资的保证提供了帮助。
高效运作不怕苦,打通来回“一公里”
为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障交通畅通两项工作,检查点认真落实上级部署,推行二维码扫码登记,在检查点600米内设置多个固定指引牌,并张贴、派发二维码,同时不断在实践中优化工作方案。
随着返程高峰和上班高峰的到来,经过几天的探索论证,检查点通过科学分流,设计了三条通行渠道,分别是市内车辆通道、深惠往返车辆通道和其他省市入深通道。为防止拥堵,弓李每天会在检查点500米内来回行走,提醒驾乘人员扫码、戴好口罩,经常顾不上喝水,晚饭也往往得八点过后才能吃上。他笑称,这一来一回便是一公里,刚好和他的名字谐音,所以对这行走的距离印象特别深。
弓李的家距离检查点较远,每日往返加上反复来回行走一公里,此外有时人员调休或调动导致班次打乱,中间只有八小时休息时间,非常考验一个人的体力和意志力。但弓李却一直都在坚持,“多走几步,提前引导,对加快通行还是挺有帮助的。”他说,虽然有时候会觉得累,但每当听到驾乘人员道一声“辛苦了”,便会觉得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弓李与他的“战友”们一直默默付出,市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搞种植的大叔送来了几筐草莓,龙岗区拉面馆协会送来了矿泉水、牛奶、方便面等大批物资,一个排队的司机大哥从后备箱里拿出一大瓶酸奶……虽然他们言语不多,但他们的举动却时刻温暖着每一位防疫战士。
从报到至今,弓李已在检查点上奋战一个多月,对孩子家人陪伴较少。但他说,检查点疫情防控工作关系着人民的安危,作为党员干部责无旁贷,必须舍小家顾大家,为彻底打赢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力量。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