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工作部署会暨共建协议签署仪式在广州召开,广东省教育厅与9个地市、11所本科高校签署共建协议。
2016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开创性地提出了省市共建地方本科高校的新思路,是贯彻落实国家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是完善我省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
会上,省教育厅与茂名等9个地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11所高校签署了省市共建本科高校的协议。省财政将安排30亿元用于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工作,参与共建的地级市政府将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近70亿元支持共建高校发展。
省教育厅及省直有关单位将对共建高校给予以下几方面的支持:
一、支持学校加快转型发展。支持学校建设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理工科学科专业比重,培育一批特色重点学科专业。支持学校搭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团队,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二、支持学校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招生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和用人自主权。
三、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间,省财政将给予省市共建高校30亿元的资金支持,其中25亿元主要用于共建高校的体制机制改革、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服务与条件支撑平台建设,另外5亿元用于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的建设。
各地级市政府将对共建高校给予以下几方面的支持: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共建期间,9个地市政府共投入69亿元支持共建高校建设。其中韶关、梅州、惠州、茂名、肇庆、中山市等6市均将投入10亿资金,江门市将投入6亿资金,潮州市将投入3亿资金。湛江市将以优惠地价形式划拨3310亩土地给共建高校使用。
二、支持推动协同创新发展。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知名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与学校深度合作,支持当地行业龙头、高成长企业与学校全面开展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合作,引导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研发平台与学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校内实验室等联合开展研究,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三、优化学校引育高端人才的政策环境。为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入户、社保、医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出入境等订单式、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图为省市共建本科高校结对表
【读特新闻+】
省市共建本科高校诞生记
2016年5月底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要求在原有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省、市两级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参与重点学科建设的高校范围。
2016年6月12日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强调:“全省除河源、汕尾、阳江、清远、揭阳、云浮等6市外,都要结合本地高校发展实际,重点抓好1所以上的本科高校建设;广州、深圳等高校资源丰富的珠三角城市,要多抓几所、多建设几所高水平大学,为创新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6年6月中旬
副省长蓝佛安在全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就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和特色重点学科建设计划这两项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2016年6月下旬
省教育厅印发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省市共建本科高校的通知》,召开了推进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工作网络视频会议,要求各地各校采取超常规的思路和方式,加快推进省市共建本科高校的工作任务。
2016年6月底
在省教育厅的积极协调下,10个地市政府决定与本地1-2所本科高校开展省市共建,共建高校共12所。
2016年7月至11月
省教育厅指导各地、各校拟制共建协议。同时,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省政府常务会决定在5年时间内共安排30亿元支持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工作。
2016年12月初
省教育厅在充分吸纳省直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完善了共建协议,并呈报省政府审批。
2016年12月中旬
省政府批复同意协议文本,并委托省教育厅代表省政府,与各地市和有关高校签署共建高校。
见习编辑 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