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深”情,港中大(深圳)科研团队驰援郑州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通讯员 马明霞
2021-07-29 10:56

7月17日起,河南多日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郑州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按照河南省地矿局党组防汛救灾工作紧急会议部署,由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牵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何继善院士科研团队凌帆、刘玉坤、梁凤飓、朱裕振、王金海、钟明锋等迅速响应,于7月23日连夜驰援河南郑州开展城市灾后次生地质灾害排查。


(道路隐患排查工作现场)

7月24日起,何继善院士科研团队联合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及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结合掌握的工程地质资料,通过先进的反磁通瞬变电磁、微动探测和探地雷达等方法技术,重点对郑州市中原区、高新区灾后地面塌陷风险隐患进行排查。

团队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探明地面塌陷隐患点4处,上报多处地面塌陷险情,为坍塌隐患排除、塌陷回填加固及巡防重点方向提供指导,有力保障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部分成果示意图)

截至目前,团队成员仍驻守郑州市进行防灾险隐患排查,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独特的深港合作办学特色,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立足深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放眼“一带一路”,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防控、城市战略储备能源、海洋城市战略物资勘探开发和智能感知探测系统的综合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担任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院长。何继善院士从事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60余年,一直紧紧围绕国家能源安全、资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大主题,以国家需求为己任,创新勘探理论,自主研发装备,建立了集理论-方法-技术-装备-应用于一体的国际领先电磁勘探方法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电磁勘探从“引进应用—跟跑学习—领先国际”的跨越,成为地球物理探测的“中国范本”,成果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工程地质条件、隐患的勘察,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资源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特别是201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是国土资源系统首次获此殊荣。

(原标题《“豫”见“深”情,港中大(深圳)科研团队驰援郑州》)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通讯员 马明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