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战疫,防护服背后的她们有最美面孔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深协和
2020-03-08 12:10

“妇女能顶半边天”。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奋战在一线的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医护队伍中,女性占比超过了一半。

她们是母亲,是女儿,是妻子,是儿媳,更是让人敬佩的“巾帼英雄”!

疫情面前,她们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逆流而上,站在与病毒搏斗的最前线。

驰援武汉的勇士、留观病房里的“大总管”、发热门诊的“知心姐姐”、防控“多面手”… …防护服背后的她们有多副面孔。

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希望点亮希望。她们的真爱与付出,便是战胜病毒的光。

不同寻常的日子,注定今年将过一个与众不同的“三八”国际妇女节。

这一天,让我们走进协和深圳医院抗疫一线,听听这些“最美逆行者”的战“疫”故事。

1、李多云:驰援武汉的勇士、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我们客厅C舱的病人陆续出院了,空床位越来越多,上级决定关闭C舱。这说明疫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武汉的疫情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李多云在抗疫日记中写道。

自1月中旬开始,她就一直坚守在发热门诊的一线,并主动请缨赴湖北支援。2月9日,作为深圳市首批援鄂医疗队13名勇士中的一员,李多云驰援武汉。别看她是医疗队中最娇小的,外表文弱,但骨子里却有着一股顽强的韧劲。N95口罩和护目镜压得她的鼻梁和两侧颧骨隐隐作痛,她说“习惯了就不痛了”。

在战疫的主战场,李多云进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工作。她建立病友群,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病情变化,通过分享康复病例和音乐等方式,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医病又医心。她以实际行动,诠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的崇高职业精神。

她声音:疫情结束后,要好好给女儿做顿饭,做她爱吃的可乐鸡翅、 辣椒煎鸡蛋、红烧鸽子等。

2、徐芹珍:支援市三院的护理骨干、感染科主管护师

疫情爆发后,结婚10年未曾回婆家过年的徐芹珍,悄悄退掉了机票,坚守在医院抗疫一线。当驰援湖北的“征集令”下发到科室,她又火速报名。虽然支援的脚步停在了市三院,她依然是最美的逆行者之一。她说,“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更应义不容辞往前冲,战斗在一线。”3月7日,她支援市三院满月了。

在深圳战疫的主战场,徐芹珍负责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病房里,因为戴着三层防护手套和起雾的面屏,给患者抽血也变得异常困难。但她迎难而上,常主动请缨去给他们抽血,不让每一位患者失望。

患者上了呼吸机,不能下床,吃饭、喝水、大小便都要护士帮忙。她不怕脏、不怕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精心护理每一位,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安心治病。她的细心呵护感动了不少患者,还给她留下了感谢信。

她声音:作为一个妻子、妈妈、儿媳,我是不合格的,每天让她们处在担惊受怕之中。疫情过去,我们一起去看海!

3、方芳:留观病房里的“大总管”、全科医学科医师

“我每天的心情很忐忑,生怕放走一个阳性患者。”方芳说。作为发热门诊2号楼和9楼2病区两个留观病区的“大总管”,她的工作很繁琐,小到患者的吃喝拉撒,大到患者的救治,医护们常常都要找她“拿主意”。

在留观病房,意外时有发生,比如年老患者突发呼吸骤停,胸痛患者不愿做心电图、抽血等检查。因此,对于那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她都要去查房,与患者充分地沟通,询问病史,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确保他们的安全。“说实话,心里的压力很大,每天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不知道下一个意外什么时候会出现。”方芳说。

自1月28日支援发热门诊以来,她已经连轴转一个多月了。“作为一个党员,必须冲在前面,一定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方芳说,这一个多月来,没陪家人吃过一顿饭,也没管过孩子的学习,不是一位合格的妻子和母亲,但只要工作不出错,就不后悔。

她声音: 疫情结束后,摘掉口罩,尽情呼吸,正常工作,好好生活!

4、周翠琼:发热门诊 护理先锋、儿科护士长

预检分诊、采血、送患者去做肺部CT和留观病房… …这是周翠琼在发热门诊的工作。她是一名儿科护士长,今年春节,放弃了休假,主动申请支援一线,加入了医院的“护理先锋队”,与其他同事筑起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最辛苦的应该是在发热门诊的留观病区值班。”周翠琼说。发热门诊的留观病区位于2号楼的2楼和3楼,没有电梯。因为要不停地送患者上去隔离留观,护士们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常常要在三层楼之间来回地奔波,一趟楼梯上下来,全身都湿透了。留观患者高峰期,周翠琼一个班就要跑五六十趟来回。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上下楼也越来越辛苦。她说,只要不漏掉一个可疑的患者,再苦再累也值得。

她声音:在发热门诊上班的时候,一直把儿子留在老家。疫情过后,希望能多陪陪儿子,多陪陪父母。

5、毛艳芳:发热门诊的“知心姐姐”、老年病学科医生

一个下午4点左右,毛艳芳就快要下班了,一个女患者进入了诊室。“我不行了,我快要不行。”患者非常焦虑地说。毛艳芳询问她的病情,得知她的体温是37度多,就安慰她不用紧张。简单的交流后,患者走出了诊室。几分钟后,她又进来出去,进来出去。反复了几次后,她终于向毛艳芳救助,“医生,我尿裤子了,能不能帮我找条裤子换。”

毛艳芳二话没说,就去找裤子,还把自己带的尿不湿给了她。“她尿裤子应该是太紧张了。疫情发生后,很多患者特别紧张、焦虑,害怕自己感染病毒。因此,我们更多的是要感受他们心理上的变化,给予心理上的安慰。”毛艳芳说。

从1月30号来发热门诊支援,毛艳芳已经在防控一线奋战一个多月了。她说,“ 这是我们内科医生的一份责任,责无旁贷。”

她声音:疫情结束后,想多点时间陪伴家人,把这段时间亏欠他们的尽量补回来。

6、王红燕:防控“多面手”、感染科主治医生

从1月中旬开始,协和深圳医院就拉开了防控疫情的序幕。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王红燕也是最早参与到疫情防控中的。从在发热门诊出诊,到参与医院防控指南的制定,协助网络技术科制作门诊病历模板,在互联网医院提供新冠肺炎的咨询服务等,她忙得像个陀螺。

2月2日,她又被派到南山区发热门诊中心,协助医院临床救治专家陈济明主任统筹建立新的隔离病区。一个多来,她不停地转换着自己的角色,默默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线。

“疫情加快了我成长的步伐。”王红燕说。今年是她当主治医生的第三年,也是职业生涯中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她开始承担科室里一些行政和教学工作,在单纯的一线临床工作上增加了部分管理事务;原本她想以一个平缓的节奏过度,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节奏,逼迫她快速成长,把她淬炼成了一位防控“多面手”。

她声音:疫情结束,想回四川老家看爸妈,和家人一起吃火锅,陪侄女一起放风筝

7、谢雯静:留观病房的“守护天使”、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护士

“214房,你可以出’关’了。”出“关”即出观,在发热门诊的留观病区,谢雯静不记得已经送多少人出’关’了。“患者出’关’的时候,我们也为他们感到高兴、开心,一是经过核酸检测,排除了新冠病毒感染阳性。二是他们出’关’了,心理也轻松了,不会那么紧张了。”谢雯静说。

从1月29日开始,她在留观病区已经工作一个多月了。每天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对被隔离者检测体温和血压,一旦发现有异常,就立即报告给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置和救治,守护他们的健康。

在留观病区,为了让被隔离者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医院免费提供他们的一日三餐,还会尽可能满足每一个人的生活所需,这些都会由护士去发放。“有些留观患者在封闭隔离的环境下,情绪波动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日常护理的同时,还要安抚他们的情绪,舒缓他们的焦虑和压力。”谢雯静说。

她声音:疫情过后,赶快回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大集体里,同大家一起上班、开会、查房,依旧在一线服务着大家

8、张素平:发热门诊“暖心人”、急诊科医生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在急诊科工作了14年的张素平,主动请缨支援发热门诊,“我很庆幸,这次能参与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来,能坚守在防控一线。”张素平说。

每个病人都有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尤其是那些从湖北过来的。“他们来门诊后很惶恐,心里非常焦虑、着急,很遗憾的是,我们能力有限,只能尽量安慰他们,让他们别那么焦虑。”张素平说。她的安慰也温暖了很多患者,每次患者都会对她说,“医生,辛苦了!”这让她很感动。疫情的发生,似乎让医患沟通更加容易了,大家也多了一些理解。

从正月初二来到发热门诊支援已经一个多月了。张素平说,最大的变化就是“把喝水的习惯完全戒掉了。”因为穿上防护服后穿脱麻烦,加上要为了节省防护物资,每天7点半后,她就不敢再喝水,不上厕所,直到下午4点。

她声音:疫情过后,跟家人一起出去吃个饭。

9、肖建红:发热门诊的党员先锋、血液内科学医生

元宵节那天,深圳开始降温,还下起了雨。上夜班的肖建红以为变天了,发热门诊的患者会减少,自己可稍微休息一下了。然而,一场暴雨过后,120救护车送来了一批患者,她一直忙到早上6点,到8点下班的时候,人又累又晕。“发热门诊的夜班真的是比普通门诊的夜班辛苦很多,几乎是不能睡觉的,尤其3-5点的时候最难熬。”肖建红说。

从2月4号至今,她在发热门诊奋战一个多月了 。“其实工作不辛苦,最主要的是穿着防护服工作不方便,现在天气比较闷热了,每天坐诊8个小时后,衣服都湿透了。”肖建红说。因为戴着手套,里面全是汗,手上也长满了湿疹。

“作为一名一线的人员,在发热门诊医生紧缺的时候,就算是再危险再害怕,我们是医务工作者,又是党员,该你上的时候,必须得上。”肖建红说。在抗疫中,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她声音:疫情结束后,希望能回家看看父母,陪陪孩子。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深协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