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中心医院ICU医生驰援市三院展本色,守护患者显担当

读特记者 高向荣 通讯员 许露 李思如
2020-03-06 20:10
摘要

他说:" 为了救治更多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守卫深圳的一方净土,即使累点,苦点都值得。我相信一定能赢得最终胜利。"

2020 年 1 月 20 日,广东省启动防疫一级应急响应,从那时起,龙岗中心医院共产党员、重症医学科医生陈荣琳就进入了战疫工作状态。战场起初在龙岗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后来又转移到了收治所有确诊病人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危重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的病房。从那时起直到今天,他一直坚守在战疫的最前线。期间没有回过家。他说:" 为了救治更多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守卫深圳的一方净土,即使累点,苦点都值得。我相信一定能赢得最终胜利。"

1 月 21 日,陈荣琳作为龙岗中心医院抗疫专家组成员及科室负责人,紧张有序的制定各类有关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流程和应急预案、防护措施,组织员工反复演练,在除夕夜曾收治 1 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科室在他的带领下医护人员有条不紊的做好了防护,顺利完成了抢救任务。随后,作为重症感染党支部组织宣传委员的他,带领重症医学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立院内第一个党员抗疫突击队,向医院党委请缨,志愿到抗疫最前线战斗。

1 月 28 日,市卫健委紧急抽调全市重症医学专家和业务骨干支援市三院,接到通知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带领科室青年业务骨干医生刘永锋于当晚 22:00 按时赶到市三院报到,和市内其他医院 ICU 专家骨干汇合,组成了 "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医学专家组 "。在最危险的地方,在最需要的地方,他们并肩作战。

深圳市三院感染三科重症监护病房,全深圳市的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都集中在这里救治,陈荣琳迅速投入了繁忙有序的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吹响了战疫攻坚的号角。

他每天的工作日程几乎都是这样:7 时 45 分开始交接班,8 时 30 分进入病房,这个过程中要经过两道隔离区,换洗手服、穿鞋套,戴 N95 口罩、防护帽,穿防护服、防护鞋套、戴第三层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屏,再穿隔离衣。穿完后觉得自己像个粽子一样被包裹了一层又一层,每一次呼吸,都听的那么真实清晰,迈开的每一步都有些沉重。对于一个重症医学科的医生,这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对他们体力的考验。

随后开始进行查房,评估每一名患者的神志、肺脏、心脏、肠道、肾脏、凝血功能、皮肤四肢情况等等,然后下医嘱确定这一天的治疗目标。与此同时还协助护士一起给危重患者翻身拍背,摆正体位。完成各项诊疗操作,调整呼吸机。所有工作完成之后还要在患者身边再次评估各项措施的效果并做好记录。一上午的时间紧紧张张地就过去了,往往要到 12 点以后才能出病房。他说:脱下湿透的防护服,第一件事就是一口气喝下一瓶矿泉水。

下午的工作一般是准备病例汇报,小组讨论,全院大讨论,全市全省病例讨论。讨论后马上跟据专家组的意见调整相关患者的诊疗方案。每天,陈荣琳都会在省市救治领导小组专家的协商指导下,分析研判病情,并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基础情况和病情变化、治疗反应等,为他们制定一套专门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实时调整,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陈荣琳还会特别关注危重患者的病情是否加重,每一个指标是否恶化,氧合是否改善,心肺功能是否恢复,期待着患者的病情能够逐渐稳定,危重患者早日转出 ICU 病房。

新冠肺炎患者龚某,入院后经过抗病毒,增强免疫,吸氧,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效果不好。陈荣琳和医护团队一起密切观察该患者的病情变化。2 月 3 日对其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治疗期间患者病情几度恶化,陈荣琳每天观察患者的各项变化,并和团队专家一起制定和调整相应的治疗方案,经过积极的抗感染,肺康复,密切监护,精细管理治疗后,患者终于在 2 月 27 日成功脱机拔管,现在病人已经可以正常饮食,能够下床行走。陈荣琳说患者现在状态很好,有时还会和和他们聊天开玩笑,预计很快就可以治愈出院了。

这样的战斗状态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期间不断有危重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转出 ICU,陈荣琳和他的同事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虽然后面虽然还有攻坚战,还要面临新的忙碌,但是他们相信,一定会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赢得最终胜利。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

(作者:读特记者 高向荣 通讯员 许露 李思如)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