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日记 | 他们以一身白衣,守护大家健康
读特记者 罗立兰
2020-03-06 15:47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地站在最前线。以一身白衣,舍一己安危,守护大众健康。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的手术室男护士王强、口腔科护士胡欣和院感科医生蔡叶琴便是其中一员。王强从2月4日至今一个月一直坚守在医学观察点,他和团队测量体温2300人次,采集鼻咽拭子百余人次。“三位一体”排查员胡欣充当“扫雷员”角色,与社区、民警配合,努力做到“全面排查,不漏一人”,为居民健康撑起“保护伞”。支援深圳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蔡叶琴,规范流程,尽全力保护患者免受院内感染,保护医护免受患者感染,以生命守护生命。

日前,他们讲述了自己在一线抗疫的故事。

患者药不够,医生骑车帮忙买药          

讲述人:王强            

时间:2020年3月3日            

地点:世界之窗城市客栈酒店集中医学观察点

我是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手术室男护士王强。

为做好节后返深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人员流入和流出地的防控责任,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防止疫情蔓延,医院统筹安排了42名医务人员驻点,承担麒麟山庄、西丽维也纳智好酒店、南头火车西站、粤海亚朵酒店、南油骏庭酒店和世界之窗城市客栈酒店等6个集中医学观察点保障任务。我主动报名被安排在世界之窗城市客栈酒店。

我们外派驻点保障医务人员需24小时不间断对重点群体做到追踪到人,一个不漏,登记到册,上门观察,及时报告健康情况及心理辅导等。驻点场所是疫情排查工作的防疫大门,也是最为关键的首诊窗口。

我所在的世界之窗城市客栈观察点,人口密度大,工作风险较高。这里收治超过100名与新型冠状病毒密切接触患者,检出了阳性病例6名。除此之外,这里还接收市三院25名确诊新型冠状病毒出院患者。在我们团队工作的一个月时间,观测点测量体温大概有2300人次,采集鼻咽拭子百余人次。和我同一个医院的手术室男护士杨春雨也驻扎在该观察点,他和我一样,从2月4日至今没离开过,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

集中医学观察点的患者进入观察点的时候,很多准备并不充分。记得一名隔离患者入驻时降压药未带够。得知此消息,我们团队的马金安主任立即骑着单车从世界之窗回到我们南科大医院,帮患者购买这个药品,为患者解决了服药问题。类似的问题其实不止发生一次。

此外,三院出院的20多位新冠出院隔离患者中有11位合并高血压,4位合并糖尿病,且长期服用降压药。最早进驻的时候,驻点并没有配备血压和血糖检测仪器。为了让观察点的患者更安全,团队的朱增威医生第一时间向院领导汇报情况。一家爱心企业得知情况后与医院联系,捐来了16台电子血压计、4台血糖仪以及价值近三万元的头戴式生命体征测量仪,这些都为观察点的患者健康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三位一体”排查员,深入社区去“扫雷”

讲述人:胡欣(南方科技大学医院 口腔科护士)            

时间:2020年3月4日            

地点:南水社区工作站            

我是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口腔科护士。2月初受疫情影响,我所在的南科大医院口腔科停诊,我休息在家。看到医院通知需临时组建第二梯队人员,支援社区工作站开展社区、医护、民警“三位一体”排查。后来我院共有42名医护人员进入蛇口、沙河、招商、粤海、西丽、桃源等街道的社区工作站,担负起南山区“三位一体”排查任务,与社区、民警配合打好这场基层排雷战。

排查主要是对具有流行病学史的居家隔离人群,做好随访及跟踪,对出现临床症状的人员及时进行相关处理。“落实到户到人”的排查方式有利于更早筛查出基层人群中的疑似病例,并转介至发热门诊进一步观察。在这个过程,我们充当着“扫雷员”的角色,把新冠“星星之火”扑杀在潜伏期中。

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陌生的制度以及各单位抽调的陌生同事,我以最快速度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我们根据民警提供的名单信息逐户上门核查流行病学史及体温筛查,然后判定是否转诊或居家隔离。疫情初期,防护物资紧缺,所有参与排查的医护人员只能按一级防护配备物资。面对可能被病毒感染的巨大风险,进入社区的医护人员无一人退缩,努力做到“全面排查,不漏一人”。

各个街道社区居住人群复杂,大家对上门核查人员还很陌生,也存在不理解的排斥心理和不配合排查的情况,甚至谩骂工作人员。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些受查的人群,都是充满了焦虑,我们就从专业角度耐心对他们进行健康宣教及法律告知,嘱咐他们按要求做好转诊或居家隔离。当然,在离开之前,我们还是不忘鼓励他们,大家共同配合打好这场战“疫”。

记得有一次,我所在的南水工作站接到通知,围仔新村一巷路口需要排查一例江西返深者,测额温37.2。当时正值中午午餐时间,我和其他工作人员立即放下碗筷,淋雨赶去排查。随着返深人员日渐增多,社区工作站排查工作的强度也不断增大。很多城中村及工厂集体宿舍没有电梯,“三位一体”工作团队只能徒步走楼梯挨家挨户完成核查。遇上刮风下雨,条件更是艰苦。工作的时候不觉得累,每天下班后才感觉双腿酸痛。

希望在社区、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三道防线下,早日取得这场新冠防疫攻坚战的胜利。

感控人:让医护更安全,让患者更放心            

讲述人:蔡叶琴(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院感科医生)            

时 间:2020年3月2日            

地 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我是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院感科蔡叶琴医生。

今天是我支援深圳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第22天。我是一名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人员,很多市民对这个职业可能未必很熟悉。院感之重责在于——保护患者免受院内感染,保护医护免受患者感染。作为定点收治医院,三院D栋的感染病三科是危重症患者集中治疗病区,前线中的前线。随着危重症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院内感染的风险就越来越大,一些侵入性的操作增多也加大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而我们都知道,只有守护好医务人员的安全,他们才可以救治更多的患者。所以,感三科的院感防控工作是全院院感防控的重中之重,稍有疏忽,一个小小纰漏所带来的影响是无法预计的。

为了防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防止医护不被患者传染,市三院院感科加大了感三科的督导及环境监测工作力度,我和其他几位院感支援专家们每天深入感三科,亲身进入隔离病区。我们首先排除病区内医护人员的安全隐患,指导进入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正确穿脱防护用品,并从手卫生、环境的清洁消毒到各种侵入性治疗时的无菌操作、甚至物品的摆放等方面进行现场示范与指导,仔细观察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如一些高危操作:气管镜检查、气管切开、ECMO(体外人工肺)上机等,全程查看有没有瑕疵纰漏,再一一进行流程优化,有效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保证患者的医疗环境安全,环境学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用微生物数据来精准指导临床实践。所以我会穿上防护服进入负压病房,站在全身上下插满管并上了体外人工肺的危重患者床边,近距离进行采样监测,确保他们有安全的医疗环境。

有一天,当我正在防护用品穿戴间协助一名护士穿防护服,一群医护人员急匆匆走了进来。他们赶时间急着去抢救患者,根本顾不及仔细穿戴防护用品,而进入隔离病区没有穿戴好防护用品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稍一疏忽就会被传染。那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尽我最快的速度帮他们在最短时间内正确穿戴上防护用品。他们一边向隔离病区走去一边回头对我说“有院感人在,心里就踏实了”。

看着他们进入隔离病区匆匆的背影,想着他们在重症监护室抢救时忘我的样子,作为一名感控人,总希望能为他们做得再多些。

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记者 罗立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