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赓续红色血脉 打造朝气蓬勃的“奋斗之城”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2021-07-26 00:49

擦亮奋斗文化品牌,挖掘本土红色教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7月25日,龙华区奋斗者广场集中启用暨“文化名人大营救”研究成果发布仪式在大浪街道奋斗者广场举行,为龙华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奋斗上进的物理文化空间,让奋斗文化成为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也为龙华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主阵地。当天,还举行了以“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历史事件为主题的艺术党课《风雨归舟》首演活动。

在深圳的版图上,龙华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轴之上,这里三面环山、一水润城,这里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这里历史悠久、一处处红色地标诉说着百年党史辉煌……在这里,“奋斗文化”获得最生动的解读。

百年铸伟业,奋斗绽芳华。今年以来,龙华区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带领市民重温历史时刻,感受发展成就,触摸时代脉搏,让“人人渴望奋斗、人人努力奋斗”的“奋斗时尚”成为龙华人闪亮的金名片,奋斗精神照耀进这座“奋斗之城”的每个角落。

奋斗者广场集中启用:“五位一体”奋斗文化格局成党史学习教育生动教材

由偏居“关外”到“中轴新城”,从“三来一补”到“数字经济先行区”,从服务几千人到对300万人口的基层治理改革,龙华的跨越式发展,始终绕不开这座城的奋斗精神,五湖四海的奋斗者,在这里筑梦逐梦。

为大力弘扬奋斗文化,推动这座激情燃烧的奋斗之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龙华区学史力行,提出打造“奋斗之城”的建设目标。今年初,龙华区委印发2021年1号任务令,“一街道一奋斗者广场”建设任务正式铺开。各街道将奋斗者广场建设与人文社区创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升级改造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形成各具街道特色的奋斗物理文化空间,推动建设成为党群服务综合体、城市人文新地标。

“我宣布:龙华区各街道奋斗者广场正式启用!”昨日,随着区委书记王卫的一声宣布,龙华区各街道的奋斗者广场正式进入运作状态。在集中启用仪式现场,通过连线各街道奋斗者广场,各街道代表依次介绍了奋斗者广场的特色和功能,并喊出奋斗口号。

其中,观湖街道以“奋斗+红色传承”为主题,打造了集购物、美食、休闲、观光、宣教、党建、公益服务于一体的全省首个消费帮扶特色街区。民治街道以“奋斗+精神谱系”为主题,打造融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奋斗文化的“精神谱系飘带艺术装置”“奋斗者荣耀墙”等人文景观及党群服务V站为一体的奋斗者长青廊。龙华街道则以“奋斗+青工成长”为主题,打造党群服务综合体和龙华区抗疫纪念馆、龙华区青工奋斗记忆馆“两馆”。大浪街道以“奋斗+时尚先锋”为主题,打造了集宣传、教育、服务为一体的奋斗者广场体系。福城街道以“奋斗+人文关爱”为主题,打造奋斗之星、特区记忆长廊、奋斗者号、奋斗记忆馆等多元空间构成的特色党群服务综合体。观澜街道以“奋斗+工匠精神”为主题,打造融合观澜艺术特色与奋斗文化的“党建+文旅+工匠”为一体的特色奋斗者广场。

今年以来,依托奋斗文化,龙华区突出特色亮点,打好党史学习教育“组合拳”,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围绕突出“奋斗文化”建设。在集中启用仪式现场,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副院长陈家喜发布了《党建引领奋斗文化建设的龙华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成果。

该课题系统总结提炼龙华区党建引领奋斗文化的历史基础、精神内核、实践经验,系统发掘了拓荒为家的“创业人”精神、勠力同心的“大营救”精神、拼搏追梦的“打工者”精神、敢打必胜的“大地块”精神、深入一线的“行军鞋”精神等龙华历史上的代表性奋斗文化,强调了龙华近期抗疫中涌现的“移动帐篷”“步步为民”“深夜敬礼”“欲抱不能”等或硬核或暖心的故事。该成果还总结了以“行军鞋,黑皮肤,湿衬衫,婆婆嘴”的干部奋斗文化、“立岗成才,追求卓越”的青工奋斗文化、“平等尊重,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志愿奋斗文化、“时尚人奋斗,奋斗人时尚”的时尚奋斗文化、“引领前沿,自我超越,开拓创新”的创业奋斗文化为代表的“五位一体”龙华奋斗文化格局,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敢于担当,艰苦奋斗,为全面建设“数字龙华 都市核心”新征程全面提速注入奋斗动能。

艺术党课《风雨归舟》首演:传承文化名人大营救历史文化精神

1941年12月,日本陆军渡过深圳河,入侵香港。18天后,香港沦陷。日军一占领香港,便立即封锁香港至九龙的交通并实行宵禁,敌寇大肆搜捕爱国人士和抗日志士。800余名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在港岛危在旦夕,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营救随即展开……7月25日下午,以抗战时期发生在龙华的真实历史事件“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为题材创作的原创音乐舞蹈史诗类艺术党课《风雨归舟》,在大浪时尚小镇公共服务平台秀场上演,扣人心弦的剧情,让观众“沉浸式”地回望那场惊心动魄的营救历程。

演出共计《寂静的风声》《风雨来袭》《文化营救》《革命浪漫曲》4个篇章。全剧从一个渔夫手中的渔灯缓缓拉开帷幕,这盏忽明忽暗的渔灯象征着革命的火种,领航的明灯。随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江游击队奋起前进,掩护大批文化名人、民主人士躲敌人、避枪弹,最终成功撤离港岛。当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脚踏陆地回望港岛时,抗战救国的信念从未从未坚定。

“这次大营救,为中华民族、为新中国留下了一大批文化精英,为华夏后代留下了珍贵的革命文脉。希望以此剧,让大家回望历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让更多人了解被历史留下来的不屈意志、坚定信念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龙华区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演出深挖龙华本土红色资源,历经110个日夜,从剧本创作到角色定位再到舞美设计和道具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凝结了本土创作者们对龙华红色文脉的传承,每一个细节都饱含了本土创作者们讲好红色文化故事的决心。演员们将时代背景、情节心境通过音乐、舞蹈和诗的方式为观众呈现,配合着丰富多变、富含层次与感染力的舞美场景和多媒体特效,让台下的观众毫无隔阂地进入了故事情境中。希望龙华人凝心聚力,为推动特区事业发展拼搏奋斗,开创美好新生活。

除了艺术党课外,当天,龙华区还以视频形式发布了“文化名人大营救”研究成果。龙华区组织市、区文物党史等专家,经半年的深入调研,在东江纵队老战士的回忆和帮助下,发现了抗战时期营救文化名人的深坑遗址、芋禾塘反“围剿”战斗遗址、鸡板坑游击队修枪所及陶吓宝四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4处革命遗址,证实了深圳阳台山大浪片区是该历史事件的核心区域,进一步丰富了深圳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资源,在存史、资政、育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大营救纪念馆点亮红色底色:为党史学习教育注入奋斗内涵

“……闪亮的力量/源自百年不变的梦想/是信念的恪守、文化的传承/是奋斗龙华/坚定向前的脚步。”7月20日晚,龙华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之“忆初心,跟党走”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点亮仪式圆满举行,红色书籍《党史上的龙华》也于当晚正式发布。

当晚,伴随着主持人深情朗诵的诗歌《闪亮的力量》,纪念馆提升改造工程正式亮灯,不仅点亮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的夜空,也如白石龙会场闪烁的油灯般,成为了革命火种的延续,代表着龙华对以大营救为代表的红色历史和奋斗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龙华区历史悠久,拥有一大批得天独厚、保存完好的红色资源,龙华人民在抗战烽火岁月和革命年代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年以来,龙华区启动“寻迹党史·红色龙华——‘四史’教育经典路线”系列活动,在全区各大红色景点中精心选取十处“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现场讲解参观、云上展示、线上打卡,“四史”答题抽奖等活动,让广大市民和青少年体验和感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历程。截至目前,十个基地参观人数总计约为67.3万人次,“寻迹党史·红色龙华”小程序打卡总人数约2.3万人次。

擦亮龙华红色底色,为党史学习教育注入奋斗内涵,今年以来,龙华区创新开展系列学习活动。除艺术党课《风雨归舟》外,还以“四史”学习教育为重点,创新打造了“红船精神”党课、“赓续红船情 奋斗正当时”主题情景党课、“百年铸伟业奋斗绽芳华”舞台剧党课等10堂特色党课。

此外,龙华区各单位围绕自身职能特点,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其中,区民政局发扬党在田间地头、山岗草地开展宣传教育的优良传统,把党史党课开进城中村,“烧烤店里侃理想”“糖水铺里小确幸”“桂花树下话幸福”等开放式场景互动教学生动有效,更好满足基层党组织和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

依托“学习强国”“共产党员”“深圳智慧党建”等线上学习教育平台,民治街道北站社区携手武汉东湖新城社区、北京安华里社区,牵线新朋友上海古北社区、杭州七彩社区,五个社区一同“云学党史”。观湖街道和南泥湾共同开展了一堂特殊的云联动党课,邀请76岁老党员侯秀珍讲述奋斗记忆,是两地跨越云端探索党建共建的重要创新方式。

播撒奋斗的红色火种,如今,奋斗文化已成为龙华这座年轻城区的城市精神内核,引领着龙华区向着建设数字经济先行区、未来城市的崭新航程扬帆远航。

(原标题《龙华:赓续红色血脉 打造朝气蓬勃的“奋斗之城” 龙华区奋斗者广场集中启用,“文化名人大营救”研究成果发布,艺术党课《风雨归舟》成功首演》)

编辑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冻结-党毅浩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