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政府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深圳市要新增执业医生1.2万名以上;按照“十三五”期末1480万人口测算,千人医生数达到2.8名、万人全科医生数达到3.2名。
按“十二五”末期常住人口1137.72万测算,至2015年底,深圳千人床位数为3.4张、千人医生数为2.6人,万人全科医生数为2.5名,低于北上广水平。未来十年,深圳要打造卫生强市、国际化医疗中心,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如何集聚医疗卫生人才?深圳市将放出12项“大招”:
第一招:大规模引进紧缺人才
“十三五”期间,每年引进临床实用型、紧缺医疗卫生人才1000名以上,招聘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200名以上。
第二招:引入高水平学科团队
以国内同类学科团队排名前十为目标,到2020年,再引进50个肿瘤、儿科、心脑血管、胸科、骨科、糖尿病、精神卫生、口腔、耳鼻咽喉等专业的高水平医学学科团队。
第三招:人才待遇可自行商议
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自主制定实施激励政策,提高儿科、精神科等紧缺医疗人才的薪酬待遇。公立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工资待遇可由用人单位与其本人协议确定。
第四招:人才培养成“固定投资”
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至少按照“绩效工资总量的5%”的标准,统筹用于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奖励和引进,逐步达到绩效工资总量的10%左右。
第五招:人才安居政府配套
完善与本市人才政策相衔接、适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和发展实际的人才保障政策,为实用型、紧缺类医疗卫生人才在配偶工作、子女入学、住房安居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
第六招:放宽专家引进年龄
深圳市将进一步放宽符合我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的医疗卫生专家引进的年龄限制。
第七招:鼓励发展引才新平台
鼓励社会力量在深发展医生集团、护士集团、名(中)诊疗中心、名医工作室等新业态、新平台,打造集聚国内外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的创新载体。
第八招:依托高校培养本土人才
引进中山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等医学院校来深圳举办医学院、特色学院,培养本土医学人才。支持深圳大学医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扩大临床、护理等医学专业招生规模。
第九招:政府重奖科研教学
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学教学科研工作,对成为“国家211工程”高等院校或全国重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院,且每年承担不少于100名医学生教学科研任务的,财政一次性给予2000万元奖励,另每年最高可安排8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学工作。
第十招:重点培养专科骨干
实施高级专科医师培养计划,每年选派80名中青年骨干,赴国内外高水平医学教育机构进修培训。
第十一招: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每年免费为200名以上愿意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临床医生提供全科医师转岗培训。
第十二招:政府出资储备人才
新建、改建、扩建的公立医院从项目启用前3年,即要启动开业筹备工作,明确新建医院运营主体,指定现有公立医院落实人才储备任务,所需经费由财政按相关规定予以核定。
各路医疗人才,快来深圳吧!这里宜居宜业,深圳卫生强市建设需要你!
链接
数据看深圳医疗服务:
现状(截至2015年底):
1、全市有卫生工作人员90709名,其中执业医师28134名,常住人口千人医生数2.6名
2、床位总数38132张,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3.4张
3、全市现有三级医院25家,其中三甲医院10家
4、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66个
5、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11家,基层诊疗量5721.16万人次
6、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次均门诊费用213.30元、次均住院费用8810.88元
7、全市580家社康中心开展了家庭医生服务,老年人、慢性病和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3%
未来(到2020年):
1、新建投入使用市级三级公立医院12家,其中10家在原特区外
2、全市常住人口千人床位数达到4.3张
3、千人医生数达到2.8名
4、全市达到三级水平的医院增加到60家以上
5、建成10家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医疗机构
6、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
7、老年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80%
8、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市民主要健康指标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编辑 欧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