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 |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记者 刘彦 整理
2016-12-13 23:37
摘要

今天(12月13日)上午10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

1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当日是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12月13日上午10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

641

上午7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降半旗仪式,第三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进入了倒计时,数千名各界代表身着深色衣服,胸前佩戴着白花陆续进场。12月的南京城,比冬日寒风冷雨更刺痛的,是人们对79年前那场惨案的悲痛记忆。“在1937年12月13日-1938年1月,在最黑暗的40余天时间里,30万同胞惨遭日寇屠杀。国行公祭,祀我殇胞,是哀悼更是警醒。”

11c37dab34db8a82cadd1c945fbaed76

上午10点,公祭仪式主持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宣布仪式开始,现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后,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防空警报声划破南京上空,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南京市17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12个社区和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国家公祭仪式同步举行了悼念活动。默哀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同志发表了讲话。随后,79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6名南京市民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次,放飞和平鸽3000羽。

下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还将举办“记忆与和平——南京大屠杀史学术年会”,中日和两岸三地佛教界人士代表参加的“世界和平法会”及“烛光祭”等活动。

悼念活动中的国际身影,表明和平是世界通用语言。为感谢国际友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救助南京人,揭露日军暴行的行为,江苏省今年首次向约翰·拉贝等6位国际友人的后人颁发了“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

全国各地祭奠活动

广东: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111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20家国内知名抗战类纪念馆异地联动,同步举行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2016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第三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20家国内知名抗战类纪念馆异地联动,同步举行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当天上午10:00,由驻东莞某部队官兵,广东科技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三小学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300余人组成的方队,齐聚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前广场,参加同步公祭活动,深切悼念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悼念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活动在奏唱国歌中拉开了序幕,随后,参加仪式的各级领导、武警官兵、大、小学生及来自社会各界的群众,集体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抗战中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以及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默哀,武警战士向烈士敬献花篮,全体献花鞠躬,寄托对遇难同胞和先烈的哀思。悼念仪式结束后,参加仪式的全体人员一同参观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东江铁流、南粤旌旗”主题陈列。

辽宁: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12月13日,为悼念79年前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死难同胞,由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联动举办的《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系列活动,当日上午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

上午10时,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全体职工和现场100余名师生,集聚在“残历碑”前,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及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降下半旗,并致以沉痛的哀思。

1

哀悼结束后,人们缓步走进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室内展厅里,向象征着“抗日烽火生生不息,抗日英灵永垂不朽”的卧碑前献上白蜡。并在印有《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系列悼念活动的大型条幅上签名留念。不少参观的沈阳市民告诉记者,作为九·一八事变发生地沈阳市的市民,悼念同胞的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只有国家强盛人们才会有幸福生活。

2

当天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除了能看到有关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历史,还能看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联合制作的《纪念南京大屠杀被害同胞遇难79周年图片展》,及九一八事变史实陈列展览。此外,在今天国家公祭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还特别向来馆参观的社会观众,免费赠送了200余套抗战历史图书。

吉林:各界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

11111

“南京审判——惩治屠城元凶”展览以滔天罪行、国人重托、罪有应得几部分,真实呈现侵华日军制造的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以及战犯最终遭到正义审判的过程。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吉林省各界在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举行纪念活动,悼念惨遭侵华日军屠杀的无辜亡灵。

吉林省省会长春曾是日本侵华时“炮制”的伪满洲国“首都”,坐落于此的伪满皇宫是当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伪政权所在地,至今仍留存有大量日本侵华罪证。

13日9时,长春当地部队官兵、社会民众、学生代表等各界人士在伪满皇宫聚集。人们手持黄色菊花,首先向惨遭侵华日军杀戮的死难同胞默哀。

哀毕,在现场主持人的带领下,纪念人士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们铭记,血雨腥风,民族屈辱;我们奋斗,立志中华,敢于担当;我们承诺,奋发图强,圆梦中华。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侵占中国东北,这里也是中国对日作战最早、历时最长的地区,不少英烈在此殉国。

13日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参加纪念仪式的民众特别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献上了鲜花。

同一天,“南京审判——惩治屠城元凶”展览在长春开展。展览以“滔天罪行”、“国人重托”、“罪有应得”几部分,真实呈现侵华日军制造的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以及战犯最终遭到正义审判的过程。

美国旧金山:举办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活动

美国旧金山多个民间团体当地时间12月11日举行“南京祭”活动,公祭1937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300多人出席。

公祭活动由南京大屠杀索赔联盟发起,美国华商总会和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等团体参与。当天,在旧金山中国城中华文化中心内,参与者默哀、看纪录短片、合唱《松花江上》、探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关联问题。活动现场还挂有一幅标语,写着“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南京大屠杀索赔联盟新任主席张蓝真说,她3年前开始参与索赔联盟和“慰安妇”正义联盟活动,其间受到诸多前辈教诲和指导,今后她会继续推动历史教育。

旧金山湾区侨界从1991年开始每年组织活动纪念南京大屠杀,希望海外华人记住这段历史,而纪念活动以“南京祭”为名始于1996年。追溯历史教训,促成志同道合者汇聚,“南京祭”也吸引了韩国、日本、菲律宾和其他一些族裔人士加入。

各界人士:

@中国海军编队大洋上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QQ截图20161213151853

当地时间12月12日(北京时间12月13日),编队官兵为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默哀。  

当地时间12月12日(北京时间12月13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赶赴加拿大执行出访任务途中,组织编队官兵在北太平洋上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海上公祭活动,遥寄哀思,激发斗志,铭记使命,砥砺前行。

“呜——呜——”上午10时,编队盐城舰、大庆舰、太湖舰同时拉响汽笛。各舰飞行甲板上,编队600余名官兵脱帽肃立,垂首向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默哀。

浪花拍打着舰艇左右摇摆,60秒低沉哀婉的汽笛声,短暂又漫长,犹如死难者的哀嚎,刺痛每一名官兵的心灵:落后就要挨打,自立必须自强。1937年,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制造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页。

近年来,海军舰艇的足迹在世界大洋上不断延伸,出访陪访、联合军演、护航撤侨等任务中,中国海军担当起和平使者,履行着国际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不断贡献力量。公祭活动结束,编队继续向北航行。从舰艇机舱传来的阵阵轰鸣,显示着中国人民海军破浪前行、逐梦深蓝的铿锵足音!

@抗战老兵南京祭奠先烈

110

在第三个国家公祭日前夕,一场坚持了9年的民间祭奠活动在南京光华门堡垒遗址举行。来到现场的有10多位抗战老兵,以及在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将领的家属,他们中不少人从外地赶来,小小的烛台摆成了“1937”的字样,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的志愿者们同抗战老兵一起,祭奠79年前顽强抵抗日军侵略而牺牲的战友、亲人。

@南京大学生烛光祭奠遇难同胞寄哀思

111

11112

12月12日晚,在第三个国家公祭日前夜,主题为“愿逝者安息,为生者祈福”的烛光祭活动在南京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内举行,来自该校机械工程学院的大学生们点燃蜡烛,摆放成心形和1213字样,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集体默哀,寄托哀思。

@在线50万网友在线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1111111

截至12月13日下午13时整,由腾讯新闻发起的“记得——悼以国之名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网络公祭,已引发超过50万网友自发参与,并在屏幕上庄严地按下了自己的指纹。

今天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时,南京城内警报响起,全城默哀。而与此同时,数以十万计的中国网友则通过腾讯新闻搭建的互动平台,寄托和表达他们对历史“可以宽恕但不可忘却”的深沉情愫。

“记得——悼以国之名义”在线公祭于13日零点在腾讯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记得,才能懂得和平;记得才能安抚灵魂;记得,才能治愈痛苦。”策划寄托着腾讯新闻对于历史的正视与记忆,也试图与腾讯8亿网友一同提醒苦难、备忘历史。

腾讯网友“寻找”说:“国之殇,民之难。崛起之中华,悼同胞之亡录。此时此刻,此情此难,深刻铭记。”

来源 新华网 中国新闻网 央广网 腾讯网 

编辑 刘 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