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首次创办“产品学校”,为口罩生产企业提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培训等技术帮扶服务,打造口罩等防护产品的“深圳质量”。昨天,记者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该局出台质量帮扶工作十项措施,促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主题战”和抓好企业复工复产、投(转)产“帮扶战”。创办“产品学校”是十项工作措施之一。
深圳市首次创办的“产品学校”,为口罩生产企业提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培训等技术培训服务,建立线上互动平台,以线上课堂、线下服务、科普宣传、质量标准宣贯等方式提供精准辅导,促进产品质量标准提升和口罩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据悉,产品学校由市场监管局和市检测院共同构成学校责任单位,拟开设电子电器学院、纺织服装服饰与家居用品学院、轻工产品与化学材料学院、金银珠宝学院等,并建立以检测机构、高校及行业等专家学者为主的师资队伍,通过视频录制与在线直播两种形式,对深圳市各类工业品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生产管理、品质控制等环节提供系统讲解及培训。针对需要到场做技术辅导的企业,可通过预约,由“学校”相关专家团队走进企业,对企业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其它帮扶措施包括:
实施检测费优惠政策。疫情防控期间,对全市统一安排工作专班驻厂的企业和新投入生产非医用口罩的企业免企业首批样品检测费,再次送检实施检测费减半优惠政策。
宣贯非医用口罩等防护产品质量标准。梳理编制《深圳市非医用口罩生产经营工作指引》,并细化梳理适用生产企业的非医用口罩质量技术标准。加强引导,帮扶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特性和消费者的应用场景,选用适宜的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与质量控制,提高企业人员对质量标准的正确理解,并遵循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安排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同时,依托“互联网+质量”的直播平台,以录播微课堂的形式,由质量技术专家进行在线授课,开展质量技术培训,并在线答疑。
加强企业原料入厂及成品出厂的质量管控。引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且符合实际的原材料入厂及成品出厂机制,从源头上促进原材料及成品质量符合采购要求及相关标准,预防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遏制不合格成品流入流通环节。协助企业做好原材料和成品出厂检测工作,针对不合格原材料和成品出具整改建议书,协助企业管控原料入厂及成品出厂质量。
为驻厂专班及生产企业提供技术辅导。安排质量技术专家为驻厂专班及生产企业提供辅导,协助有关人员掌握质量标准中重要指标及技术规范,简化对驻厂企业产品的抽查,管控关键质量指标,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提供“一对一”质量技术指导。根据生产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投(转)产、复工复产企业预约安排技术人员,上门“一对一”提供技术指导,帮扶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监控生产环境、控制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
搭建质量技术服务平台。根据全市口罩产业实际和企业特点,为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阶段提供相关设备和检测支撑,引导深圳市口罩行业高质量发展。市检测院搭建防疫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开放型实验室,企业可预约申请使用相关设备进行检测。
开展“产品义诊”活动。依托广东省、深圳市两级的“产品医院”、“产品诊所”平台,为企业开展“产品义诊”活动,帮扶企业查找产品质量问题并指导整改工作。
宣传防护产品消费科普知识。依托“深圳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质慧说》专栏,推出“质量百科全书”系列 ,宣传非医用口罩等防护产品消费科普知识。
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非医用口罩等防护产品生产企业名单台账和产品目录,每周动态更新,并抓好非医用口罩等防护产品监督抽查及后处理工作。
编辑 黄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