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疫“火线”中彰显“硬核”担当 ——坪山市场监管局战疫保供纪实

读特记者 易东 通讯员 王家琪 文/图
2020-03-05 15:33
摘要

坪山局党员“红色突击队”深入一线,依托全市首批食药安全“移动U站”服务阵地和宣传“大篷车”的作用,深入辖区农贸市场、购物中心接受市民咨询和免费送检,加强疫情防控科普宣传,弘扬全民同呼吸、共防疫的社会正能量

3月2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深中海医疗用品(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杜量衡以及其他公司人员手捧一幅写着“党员先锋岗 保质量过硬  人机料法环 报数量给力”的牌匾送到坪山市场监管局(以下简称坪山局)陈汉杰局长的手中,以表达他们对坪山局精准帮扶企业恢复扩大抗疫物质产能的感激之情。

“是你们在抗疫一线践行了什么是党员先锋的担当,什么是市场监管人的本色,如果没有你们的果断决策、精准帮扶,在最后一刻“保住”了我们的物资生产力,也就没有深中海公司成为全市重点防控物资批量供应企业的今天。”杜量衡说到这里热烈盈眶。一起并肩战斗过,更懂彼此不易……

这一幕只是疫情防控期间坪山局工作的一个缩影,类似的场景在坪山局时常出现。

与时间赛跑,提“早”按下疫情防控“启动键”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越早越好。记者了解到,面对疫情突发,坪山局反应敏锐。在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前两天,提前进入“突发应急”模式,提早按下疫情防控的“启动键”。

坪山局党委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指挥协调、菜篮子保障、市场检查、应急物资保障、后勤保障和宣传督查等5个专门工作组,统筹做好疫情联控联防工作。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确认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后,坪山局更是上下一心,同心勠力,上紧了防控疫情的链条。1月21日(年二十七),坪山局紧急排查辖区口罩生产企业。当日市市场监管局机关党委书记夏昆山及坪山区副区长陈华平率坪山局及参会处室领导马不停蹄到深中海公司现场调研,夏昆山同志详细了解企业人员、设备、原料储备情况,代表政府对企业进行慰问,并当即要求企业停止放假、紧急复工。随后,坪山局立即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药械科、办公室、指挥科等组成的驻场专班,24小时指导支持企业恢复产能。1月22日(年二十八),坪山局立即组建驻场专班启动工作,帮助企业着手维修设备,召回员工,加紧协调采购原料、消毒用品等重要资源,帮助企业扎实开展复工准备工作。1月23日(年二十九),黄敏副市长率市市场监管局和坪山区领导赶到企业召开现场会,会上成立了应急物资生产保障指挥部,任命夏昆山同志为总指挥、坪山局陈汉杰同志为副总指挥,统一协调口罩生产事宜。并现场与企业高层取得联系,打消企业扩产顾虑。市领导及时果断的决策,为防疫物资保障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与疫情较量,精准助力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快速恢复扩大产能

多生产一个口罩、市民就多一份保障、前线也就多一份安全,只有把防疫物质生产企业动员起来,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坪山局党委审时度势迅速整合力量,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党员先锋岗”,把临时党支部建在驻场一线,做出“党员先行、抗击疫情”的庄严承诺;建立高效便捷的全链条、全时段、全覆盖的信息汇总、决策支持、综合保障机制,“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帮助企业快速复工复产。 “原本以为党员先锋岗只是一个形式,没想到来驻场的党员个个都是“特殊材料”。特别有能力、特别能吃苦、特别重实干,党员不光指导我们、带领我们干活,好多时候都还亲自上阵,帮着我们跑检验、跑灭菌,驻厂专班的陈先同志把自己的车都跑坏了。”深中海医疗用品(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杜量衡对坪山局派驻该厂的党员先锋岗印象深刻。

1月25日(年初一),市市场监管局局副局长李忠率市局班子成员集体到现场慰问调研,确定了应急物资保障供应“特事特办”、“一企一策”的原则,聚焦核心质量开展保障服务工作,建立质量动态监测机制和应急工作模式,指导企业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坪山局专门成立了5个由全部局领导任组长的驻场专班,“一企一专班”建立高效精准协调机制,推动疫情防控医用物资保障各项工作迅速落实到位。

上战场的产品,不仅要有充足的数量,也要有过硬的质量。决不能出现“打哑炮”情况。为此,坪山局建立产品质量动态监控模式,积极协调市局器械处、市药检院等单位组成产品质量专班,指导企业开展产品自检,充分发挥专业监管的职能作用,规范生产加工过程,对产品质量进行动态跟踪,为企业提供“人、机、料、法、环”全链条的技术服务。建立紧急防控生产工作机制。打破固有思维和场地限制,指导企业重新对生产车线进行重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简化流程,改装原出口产品生产线为国内生产标准,迅速实现“出口转内销”,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市局和坪山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全力帮助企业仅用3天时间实现了口罩日产量从2万只到20万只的跨跃。全程护航帮助宝能南玻公司“从无到有”快速上线9条口罩生产线,一次性使用口罩日产量达50多万支。为我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物资保障。

与常态机制挑战,让丰富的菜篮全面激活市民抗“疫”细胞

在防疫与保供“两难”之间,坪山局千方百计科学安排,与常态化机制挑战,使“两难”变成了“两全”。疫情发生以来,坪山区坚持高位统筹,区长李勇及分管区领导多次带队到基本农田和四号屠宰场调研指导“菜篮子”保障工作。目前辖区“菜篮子”供应充足,没出现市场缺货现象。他们的制胜法宝是:“侦察兵”在先,坪山区基本农田日产蔬菜可达100吨左右,坪山局因地制宜建立市场供应监测机制,积极主动与深圳各大商超建立产销关系,打破常规的进货渠道互帮互助,互通有无,积极增加调货补货频次,保证库存充足。疫情防控以来,坪山区基本农田共产出产蔬菜约3023吨,各农贸市场供给蔬菜约1702吨,供给猪肉约714吨,供给禽类约62吨,供给水产品约222吨。主要商超生活必需品均供应充足,市场平稳有序。“先头部队”跟进,全链条抓好监督检查,紧盯源头供应质量安全不放松。创新性的将快检资源引入种植环节,组织开展种植环节专项执法抽检,全区6个街道快检室全员出动,穿梭于田间地头,为精准治理违法行为提供技术支撑。“主力军”出击,抓紧防控与复工复产,确保“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全面应对疫情的关键阶段,也迎来了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坪山区基本农田蔬菜种植面积约3000亩,该局充分发挥蔬菜基地的优势,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全面推行合围管理,按照基本农田防控指引做好排查、登记和申报工作,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位于坪山区的四号屠宰场是全市屠宰量最大的屠宰场,每天进出人员高达1500人,特别是肉档经营者近700名分布在深圳市和惠州市临深片区的农贸市场,接触到的人员数量多、频次高、身份复杂,感染并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高。该局用“制度防疫”、“科技防疫”构筑四号屠宰场疫情防控“铜墙铁壁”。在全市率先实行出入证管理制度,率先实行出入证管理制度,分时间分类别对进出人员进行管理,公司工作人员、生猪批发商、采购生猪人员分别持蓝卡、红卡、绿卡不同出入证经查验后入场,严格把控屠宰场内人流量,降低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指导公司开发“智慧中龙”扫码程序,集人员管理、线注册审核、生猪交易在线下单于一体,提升了屠宰场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书写深圳科技防疫的“硬核”篇章。

与任务多身体累挑战,以饱满的热情打出防疫“组合拳”

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坪山局冲锋发扬党员先锋作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一名名党员挺身而出,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不知疲倦的投身于与疫情搏击的艰苦战斗中……

以“四个到位”筑牢疫情防控期间食品安全防线。按照辖区食品行业不同经营业态,分别制定《企事业单位集体食堂工作指引》《网络订餐一般营业性餐饮单位防控工作指引》等措施,强化分类指导、落实精准防控。针对餐饮服务业形成“食材进货必查、从业人员必检、清洁消毒必做、操作规范必行、人员聚集必控”“五必须”要求,进一步提高餐饮业主动防疫意识。坪山局党员“红色突击队”深入一线,依托全市首批食药安全“移动U站”服务阵地和宣传“大篷车”的作用,深入辖区农贸市场、购物中心接受市民咨询和免费送检,加强疫情防控科普宣传,弘扬全民同呼吸、共防疫的社会正能量。

稽查执法“雷霆出击”,守卫疫情期间市场秩序和价格稳定。在疫情防控期,由坪山局党员组成的“执法机动队”昼夜前行、连续奋战,他们的足迹遍布辖区集贸市场、商超、药店、药店、企业等地,严厉打击非法经营、交易野生动物和活禽限制区非法经营活禽等违法行为,督促活禽经营市场严格落实“1110”制度等工作。主动出击,严查伪劣产品。对生产销售伪劣疫情防护物品的违法经营行为,露头就打,查实就罚,从严从快查办制售假冒伪劣防疫用品违法案件,查处销售伪劣口罩案件3宗,涉案口罩多达24万余个,用使命和担当保障市场秩序平稳有序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平安。

“企有所呼,我必有应”,流程再造优化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坪山局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原则,科学优化审批流程,多措并举为辖区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全力推行业务“网上办、邮寄办”,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审批、审批结果“不见面”领取。从优从快做好防疫相关企业注册工作,累计完成21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营业执照的审批工作。在区六个街道办事大厅、创新广场分厅、生物医药产业园投放了8台自助领照机,在不见面审批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家门口”领照,打通企业开门营业的“最后一公里”。

寒夜再冷,总有人负重前行。坪山市场监管人坚定选择了逆行而上,就算迎面风雨再大,也坚信阳光必将到来……

编辑 高原 黄泽霖

(作者:读特记者 易东 通讯员 王家琪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