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山区“年度教师”刘倩:做一株怒放的小苔藓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2021-07-24 10:52

她是一位高中生物教师,她是一位18岁入党的“老党员”,她是一位较早走进深圳基础教育系统、从事一线教书育人工作的博士——她,就是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生物教师刘倩,来自南山教师队伍的2021年深圳市“年度教师”候选人。

带学生一起做科研,建设“教育生长链”

初上讲台那三年,刘倩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认真审读教材、设计教案、钻研课标、构思作业、完善评价,学生作业里的每一个提问她都给予书面解答,从不马虎,每一节课都配上自已编写的导学案,发掘学生兴趣。工作第三年就以“实验设计”为专题在南山区的高中做高考专题巡讲。

在不断的观察总结、举一反三中,她不知不觉拿起了曾经运用自如的“研究利器”,自此一发不可收。她经常给学生讲读博时的野外故事,学生们听了也要求做研究。于是刘倩带领他们爬塘朗山研究入侵植物,徒步走遍南山区的绿化带调查蟛蜞菊,刘倩还导入数学建模,带着学生们像科学家一样做研究。迄今为止,学生们完成的研究论文达到92篇,其中28个市级立项、15个区级立项。

她研究学情,当好“孩子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优势短板了然于胸;她研究教材,精准掌握教材编写的本真意图及指导思想,做到游刃有余;她研究教法,破除学科壁垒,以“拿来主义”的心态,学习借鉴其他学科的好教法;她研究高考动态,抱着“水暖鸭先知”的积极姿态,主动拥抱教育变革新浪潮……刘倩想尽一切办法发挥自身科研优势,尝试将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与中学生物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开催生了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科普+课题+研学+项目+竞赛+大学先修”的“教育生长链”,创新架设了一座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融会贯通、知识积累和探索能力齐头并进的“成才立交桥”。

创生“5E”模型“六化”体系,创设“博士工作室”

刘倩以近乎朝圣的心态看待教育,将科研方法落地于中学生课题指导。从独自一人指导学生,进而组建导师团队,从每年4个课题开始,走向了高一高二全员101个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并水到渠成推动南外高中“笃行杯”科研技能大赛和南山区STEM方案设计大赛问世,刘倩还创建了两个市级优秀社团。

2018年刘倩主持的“南山区博士工作室”挂牌,经过三年不懈探索,她创设“5E”教学模型,将学习能力、思辨力、实验方法、批判性思维、科学表达整合成富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高阶学习方法;带领团队打磨出“六化”教科研体系,20多位工作室成员在比学赶帮超中快速成长,市级、区级课题立项均有斩获,在学生科研指导与学科教学等方面取得诸多成绩。刘倩博士工作室获评南山区十佳名师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奖。

陪伴学生成长、成就团队战斗力,刘倩坦言自己也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主持的课题获得省级立项,创新成果获得南山区教育改革创新二等奖,编写的两份校本教材即将出版。没想到我博士所学还有另一番用武之地,我喜欢那个和孩子们一起热烈生长的自己,我们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植物’。”

认同生命多样性,打造“育人共同体”

“植物花期各有不同,但部分家长还很难接受这一点。于是我从生物学链接到心理学,寻找理论支撑,希望家长和学生都认同生命多样性的价值。”刘倩坚信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教育观,热忱邀请家长加入“育人共同体”,利用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全体家长进行培训和引导,“圈粉无数”。

2017年春节,刘倩把全班学生姓名分别编成高考励志语,亲笔写成对联横批,送到每个学生家里,惠州、东莞的家长见到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8年她开展了130多次家访历时500多小时,撰写超过10万字的教育故事和论文。刘倩说,如果这本书以后能出版,名字就叫《倩倩和她的植物园》。

“我还记得,完成苔藓植物分类学的博士论文后,导师叮嘱我,要学习苔藓植物‘身形虽小、生命顽强’的精神品格,不管身处何方,都坚定事业信念,坚守教育理想,贡献个人的独特价值。”回首11年来坚守特区讲台,刘倩庆幸自己生在最伟大的时代、身处最创新的城市,从事着最美好的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成为了一株怒放的小苔藓,扎根特区教育沃土幸福追梦。

(原标题《2021年南山区“年度教师”刘倩:做一株怒放的小苔藓》)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